暑假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用诙谐幽默而又笔触尖锐的文字描述元末明初的一段考场趣事 。鹰击天风壮 , 鹏飞海浪春 。儒林外史这本书写了很多的人物 。以下是为大家准备了暑假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范文 , 欢迎参阅 。
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篇1
这个学期 , 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 , 它是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里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 , 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 , 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十分的生动 。有爱才如命的严监生;有苦读诗书的鲍文玺;有打秋风的张乡绅……而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才如命的严监生 。
严监生是一个家财万贯 , 田地、房产、仆人众多的财主 , 却格外的“节约” 。家里一斤肉都舍不得买 , 有时候家中的孩子实在忍不住了就拿一两钱买熟肉来给孩子解馋 , 生病了也舍不得抓药 , 还经常克扣仆人的工资……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 , 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 , 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 , 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 , 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相信大家都看不惯这样爱财如命的人 。
像严监生舍不得点两茎灯草的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没有吗?当然有 。如我们不会在一间房子里同时打开两盏灯 , 因为一盏就够亮的了 , 又何必多开一盏呢?只是我们现代人将这样的行为称为节约 。
其实在我看来 , 严监生的“勤俭节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 经常到外面去吃大餐 , 吃不完的也不打包 。这本就是一个浪费 。现在的小孩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 父母都会给他们买很多 , 很贵的玩具 , 衣服也都是买的 , 而且穿几次就不要了……这多浪费啊!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 都是要辛苦挣 , 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点 , 把钱花在该花的地 , 但节约并不等于吝啬 。
严监生的爱财如命固然可恨 , 但他的“节约”值得我学习 。
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篇2
最近 , 我读了一本书——《儒林外史》 。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 , 他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了这部讽刺小说 , 书中介绍了王冕、范进、杜少卿、周进、沈琼枝等人物形象 , 同时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黑暗与腐朽 。
《儒林外史》中最令人叹息的人物是匡超人(匡迥) , 他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奋好学的人 , 马二先生也尽心尽力地帮助他 , 而匡超人却掉进了世俗的漩涡 , 又结识了潘三这样的坏人 , 他还帮着潘三干了两件坏事 , 当潘三被抓时 , 他马上和潘三断了联系 , 害怕官府查出自己来 , 这也是不正义之举 。之后 , 他不但不学好 , 反而变得爱吹牛 , 对事不懂装懂 , 匡超人最终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歧视的一笑 。匡超人本来很好 , 可深受八股文的毒害 , 又交了坏朋友 , 落得如此下场 。令人感到可惜!
《儒林外史》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郭孝子 , 他不怕艰苦 , 历尽重重困难千里寻找被迫出家的父亲 , 可父亲却不认他 , 而他却默默无闻的供养着父亲 , 最终拿到了父亲的遗骨 , 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一桩心事 。郭孝子是天下难得的孝子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儒林外史》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奇女子沈琼枝 , 她被宋盐商骗去当妾 , 自己用了妙计出逃了 。在当时的传统观念中 , 女子始终与“弱”子联系在一起 , 但沈琼枝却恰恰相反 , 她不畏权贵 , 出逃后 , 她凭自己的满腹才情 , 写诗文出售 , 最终讨回了自己的清白 , 和宋家解除了婚约 。
《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很多人物 , 读了之后 , 我感触万千 , 知道了什么是近墨者黑 , 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子 , 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
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篇3
我读了《儒林外史》这一本书 , 我颇为喜爱 。《儒林外史》是一本好书 , 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 我不得不惊叹作者的巧夺天工 , 作者的写作手法 , 那些生动的人物 , 发人深省的故事 , 喜爱这一本书的原因有很多!我来跟大家一一说一下我喜爱这一本书的理由吧!
《儒林外史》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 我之因此喜爱这一本书还是缘于它给了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 在《儒林外史》的众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 。但作者却又巧妙的把故事推向了前朝 , 避开了统制者残酷的__ , 这是很有勇气的 。并且对于这一本书的主题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讲的十分清楚: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闹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乃终以辞却功名富贵 , 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全书正是以反对科举和功名富贵为中心抨击当时的官僚制度 , 人伦关联以及整个社会风尚的 , 这是它独特的亮点 。
还有这一本书中作者的创作意图 , 人物形象都是清晰的 , 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一一道了出来 , 一点也不做作 。正因作者不喜爱做官因此在第一回楔子里就写了王冕母亲临死时劝说儿子的话: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麽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 , 我儿可听我遗言 , 将来要娶妻生子 , 守着我的坟墓 , 不好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而匡超人的父亲临死时也有类似的遗言: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 , 德行是要紧的 。这些都体现出作者的坦荡 。
《儒林外史》不仅仅有丰富的深刻的思想 , 还有卓越独特的艺术风格 , 通篇贯穿了讽刺艺术的技巧 , 它的讽刺艺术几乎达到了超及古人 , 后无来者的地步 。因此我更加喜爱这一本书 , 它的语言艺术、文学艺术都是堪称一流的 。坚信这一本文学经典会一向传承下去!
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篇4
今年寒假老师布置寒假作业时 , 要求读《儒林外史》 , 我兴趣浓浓地读了起来 。这是古代有名的讽刺小说 , 我读了两三篇后 , 发现果然名不虚传 , 它让我爱不释手 。
书中的《范进中举》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 。它主要讲述了范进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周进的帮助下 , 相继中了相公和老爷的故事 。54岁的范进在考相公时巧遇学识渊博并且富有同情心的学道周进 。他一看范进的考卷非常生气;二看 , 觉得还有玩味之处;三看 , 不禁拍案赞叹“真乃千古至文也” 。于是周进将范进录为第一名 。后来 , 他又瞒着老丈人胡屠户去考试 , 结果又高中举人 , 可结果却让他喜极而疯……
《范进中举》这篇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八股科举制度对古代文人的摧残 , 《儒林外史》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 , 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 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 , 揭露了当时残酷的法律和统治者的__无能与虚伪 。
文学是比鸟还飞的远的梦想 , 比花开的还美的感情 , 比星闪的还亮的智慧 , 让咱们多学文学 , 陶冶情操!
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篇5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了《儒林外史》 。这部长篇讽刺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 , 把众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 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 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 。
书中让我油生敬佩之心的是孝敬母亲的王冕 。王冕7岁时父亲去世 , 家境一贫如洗 , 与母亲相依为命 。10岁时给秦家放牛 , 有时候秦家煮些腌鱼、腌肉给他吃 , 他就拿荷叶包了带回家 , 留给母亲吃 。14岁卖画得了钱 , 就买各种好食物来孝敬母亲 。在春光明媚的时节 , 他用牛车载着母亲到处玩 。后来 , 母亲年老生病 , 卧床不起 , 王冕遍寻良医 , 为母亲治病 。母亲去世 , 他守孝三年 。
尊敬长辈 ,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王冕的爱母之心 , 孝母之情让我深受感动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 , 百般呵护养育我们 , 而且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 做事的方法 , 所以我们也要好好报答父母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也讲述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导我们要虚心听话 , 照顾父母 , 为人做事不要让父母担心 , 与父母交流要态度诚恳 , 一生一世都要记住父母的恩情 。
想想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 , 就任性地对妈妈发火 , 全然不顾她的感受 , 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全忘了 。我要对妈妈真诚地说句对不起 。以后我一定要孝敬父母 , 帮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
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篇6
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一定知道 , 这是一部很有教益的八大名著之一 , 书中的第一回 , 写的就是王冕 。乘着暑假大有时间可以自学课外知识之机 , 我有幸的能在爸爸的书柜中借读了这一本名著 。王冕 , 浙江诸暨人 , 七岁丧父 , 从此 , 与母亲相依为命 , 靠着母亲为人做点针线挣点小钱和自己为人放牛维持生计 。一个从小酷爱读书的他 , 终因家里贫穷 , 而不能上学 , 于是 , 王冕一边放牛一边想方设法偷偷地跑去学堂站在窗外听课 , 还用自己放牛积攒的一点小钱买来书本 。
【暑假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一次 , 他在放牛的时候 , 看见河里鲜艳的荷花正盛开着 , 生来好学的王冕心里有了一种突发的奇想:如果我能把荷花用笔画出来 , 那该多好啊!于是 , 他把剩下的一点小钱 , 不买书了 , 只买一些铅粉之类的物品 , 开始学画荷花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日子长了 , 他不仅画得像了 , 还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特有的高贵品质画了出来 , 人们见他画得好 , 许多有钱的人家 , 纷纷地到他那里买画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由于他的画卖得好 , 他的家境也渐渐地不愁吃、不愁穿了......
看了书中第一回王冕酷爱读书 , 自学成才的事迹 , 使我感触很深 , 也许因为我和王冕同是诸暨“老乡” , 心中便有了一种特有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 正因为这样 , 书中的第一回我至少是从头到尾 , 反来复去地看了四、五遍 。古人尚且可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成才 ,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 , 好吃好穿好住 , 需要什么学习用品 , 只要向父母开一声口 , 还不就是呼之即来 , 比比古人王冕小时候的生活条件 , 不禁使我感到了一种莫大的愧疚感 。要说诸暨的“耕读之家” , 读了《儒林外史》第一回 , 我把历史追溯到了元代 , 而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耕读之家的典范 , 身为诸暨人的我 , 为何不能成为一个无愧于古人、无愧于王冕的耕读之人呢?
读《儒林外史》有感个人心得篇7
最近 , 我读了一本书叫《儒林外史》 , 这本书是清朝的吴敬梓写的 。在我看第一章的时候 , 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
第一章写的是王冕画荷花 。王冕的母亲靠手工活赚钱 , 来供王冕上学 。几年靠这些手工钱远远不够交学费 。于是就到秦大爷家放牛 , 早上给钱买一点点心 , 中午在秦大爷家煮些腌鱼腊肉 , 他总是舍不得吃 , 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每天给的点心钱 , 他总是舍不得花 , 合攒一个月 , 他就掏空去买两本书 。白天牛吃饱了 , 王冕就坐在柳树下看书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 , 王冕也懂了不少知识 。一天 , 正值黄梅时节 , 天气闷热 , 王冕放牛累了 , 便在绿草上坐着 。转眼间 , 一场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 , 阳光透出来了 , 照的水通红 。山上青一块 , 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 , 青翠欲滴 , 树枝像水洗过一般 , 绿的可爱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 , 花苞上雨水点非常美丽 。古人说:“人在画里一点不错 , 可惜没有一点画工 , 天下哪有学不会之事?’’王冕想了想便拿起笔画了起来 , 以后王冕每攒一个月就去买纸和颜料 。起初画的不好 , 过了三四个月后 , 王冕画的荷花形态逼真 。后来他就靠画荷花 , 几年他不在给秦家放牛 , 而是卖画 , 这让母亲十分欢喜 。
读了这本书 , 我知道了要学习王冕孝敬母亲 , 勇敢挑战、吃苦好学的精神 。几百年后的今天 , 再次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 , 因为现在科技发达有一些人忘记了这些虽然科技发达但我们还是不能忘记吃苦耐劳的精神 。所以要传承古代人吃苦好学的精神 , 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