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元宇宙

自从 Facebook 改名 Meta 宣布正式全面转型元宇宙之后 , 元宇宙这把火越烧越旺 , 在当前疯狂的炒作氛围之下 , 似乎随便一个什么项目都能沾上边:元宇宙交友、元宇宙买房、元宇宙购物、元宇宙居家……就差元宇宙上天了 。各类项目都在跑步前进 , 生怕没有第一时间爬上风口成功起飞 。
纵观当前 ” 元宇宙圈 “ , 忙着圈钱、强行拉人、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比皆是 。于是 , 一些真正的早期用户、开发者不乐意了 , 他们不再愿意被资本强行按头做韭菜 , 纷纷站出来发声反抗 。
这不 , 元宇宙雏形还没看到呢 , 反噬就先来了 。
元宇宙未至 , 骚扰、歧视、危害先行
上个月 , 被 Meta 寄予厚望的大型开放式虚拟社交世界 Horizon Worlds 正式在北美地区开放公测 。本来大部分玩家都对此充满期待 , 不惜斥重金买入最新的 Oculus 头显想去一探究竟 。但公测一个月来 , Horizon Worlds 不仅没有口碑爆棚 , 反而还先陷入了一系列负面体验的漩涡中 。
图片来自 Meta 官网
首先 , 公测以来 , 有多名女性用户已经向 Meta 提交报告 , 表示在体验过程中遭受到了来自陌生玩家不同程度的骚扰和言语侮辱 。有的女性玩家表示当自己以虚拟化身走在 Horizon 的广场时 , 碰到一堆男性玩家向她起哄并将她的围起来捉弄她 。有的女性玩家表示 , 在体验过程中有陌生的男性玩家试图贴近她并做出不雅动作 , 在她大声呵斥让其停下时 , 该陌生玩家只是耸了耸肩然并告诉她 ” 这里是元宇宙 , 别那么认真 。”
彭博社的采访人员 Parmy Olson 在亲身体验 horizon 的过程中也遭遇到了很多不愉快的经历 。比如突然有陌生人突然靠近并在她耳边说话 , 有人在未经她允许的情况下疯狂拍她的照片 , 有人不停说脏话并且故意咳嗽说自己是新冠病毒 。Parmy Olson 表示 , 虽然 Meta 的元宇宙世界是新奇的 , 但她在体验的过程中也夹杂着紧张、不舒服的感觉 。
图片截自 Bloomberg
种族歧视也已经在元宇宙内发生 。由于虚拟化身是玩家的现实投射 , 一位黑人玩家表示自己在体验过程中 , 清晰地听到人群中有人发出歧视言论 , 但由于身在虚拟广场 , 他根本无法确定是哪个玩家发出的 。
互联网上的身体和言语骚扰本就是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 , 而 Horizon 世界里玩家的真实声音再加上 VR 所带来的身临其境感受 , 让整个事情雪上加霜 。据统计 , 很多玩家都在体验过程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 , 而为了避免这种感受 , 他们都曾在体验过程中使用过 ” 安全模式 ” 来隔绝周围的声音和隐藏自己 , 暂时逃离 Meta 想打造的元宇宙世界 。
此外 , 还没有规范运行的元宇宙也存在着儿童危害的担忧 。虽然此次 Meta 官方表示只是向北美地区 18 岁以上的用户开放 Horizon Worlds 的访问权限 , 但由于并没有设定严格的访问验证 , 很多实测都反馈在体验过程中遇到了大量儿童 。而由于该程序目前并没有针对未成年人来进行规则制定 , 因此存在着一些包括暴力、脏话、色情等对儿童成长有危害的不可控因素 。
除了 Horizon Worlds 之外 , 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其他类似元宇宙游戏之中 。比如在知名的虚拟社区游戏 VRchat 中 , 每天都有大量的青少年在里边交友、聚会 。但根据反数字仇恨中心的研究负责人 Callum Hood 最近对 VRChat 游戏中互动的记录 , 在 11 小时内 , 他就记录了 100 多起问题事件 , 其中也涉及到大量未成年用户 。
虽然目前大部分元宇宙类程序都有违规举报的通道 , 但音频数据的记录以及繁琐的举报流程让此类报告往往都是一场空 。都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 可是现在元宇宙里显然还并没有执法部门 。
” 在还没有看到安全的运行机制前 , 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进入元宇宙 。” 一位家长向硅星人表示 。
NFT 的镰刀挥太快 , 游戏开发者和玩家联手反抗
除了女性和家长对元宇宙世界充满顾虑和担忧之外 , NFT 作为当前元宇宙的另一大形式 , 也在大举进军游戏行业的道路上遭受到挑战 。
NFT 所具有的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等特点 , 让其跟游戏有天然的契合之处 。比如 NFT 能够记录玩家的游戏状态和成就 , 保存游戏中获得的物品清单 , 同时也能允许游戏内资产的跨平台转移 。对于游戏平台来说 , NFT 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商机 , 因此最近也陆陆续续有游戏开发商宣布进军 NFT 。
12 月 8 日 , 全球著名游戏开发商育碧在官网宣布推出自家 NFT 平台 Ubisoft Quartz ( 育碧石英 )  , 玩家可以在该平台购买名为 “Digit” 的 NFT 物品 , 并于育碧旗下的 3A 游戏《幽灵行动:断点》中率先使用 。
育碧表示 , Digit 按特定批次发行 , 每一批次内会包含有独特序列号的游戏内装饰物品 , 玩家未来可以自由定价买卖 , 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而为了保证购买 Digit 的都是生态内用户 , 育碧还要求玩家必须要在《幽灵行动:断点》的 XP 等级达到 5 级(约玩 600 个小时)才能兑换 。
本来呢 , 育碧是打算用此试水一下市场、双重收割玩家和 NFT 爱好者 , 但没想到 , NFT 爱好者对 Digit 并不感冒 , 而此消息一经发出更是遭受了玩家强烈的抵制 。玩家们认为 , NFT 就是厂商构建虚假稀缺性上的巨大骗局 , 以 ” 收藏价值 ” 为幌子鼓励玩家氪金的行为实在是太让人下头 。毕竟过几年这个游戏不火了 , 这些如此普通的游戏道具还有啥存在的意义 , 这不明摆割人韭菜?
自从 Ubisoft Quartz 发布以来 , 育碧的各个平台都有大量的玩家留言抵制 。而育碧将 Youtube 的官方宣传片下几万个 dislike 隐藏的做法 , 更是引得评论区骂声一片 。
Youtube 平台上 Ubisoft Quartz 宣传片下的评论区
而育碧也不是唯一一家在 NFT 上翻车的游戏公司 。上个月 , 《潜行者 2:切尔诺贝利之心》开发商 GSC Game World 也曾宣布将在游戏中加入 NFT , 还表示玩家将成为首个 ” 元人类 ” 出现在游戏当中化身游戏 NPC 。但此消息发布后立刻引起了大量玩家的反对 , 人们在 Twitter、Reddit 上迅速集结 , 抵制 GSC 的 NFT 游戏计划 。
在玩家的强烈反对下 , 《潜行者 2》又再次发文解释了自己的 NFT 计划 , 表示并不会影响任何游戏体验 , 但玩家仍不买账群起而攻之 。该推文发布仅一小时后 , 《潜行者 2》就删除了推文并向玩家妥协 , 表示将取消游戏内所有 NFT 相关的所有内容 。
实际上 , 不仅是玩家 , 就连游戏开发者们也很反感这种 ” 强行 NFT” 的行为 。据了解 , 育碧内部很多开发人员对使用 NFT 持强烈的怀疑态度 , 尤其是开发《幽灵行动:断点》的团队 。开发人员表示他们 ” 并没有从这项计划中看到价值和未来 “ , 认为这中做法会导致玩家的流失 , 将他们耗费大量心血改善的游戏重新打入谷底 。而事实上 , 由于 NFT 的加入 , 《断点》的口碑确实在迅速下降 。
根据 The Verge 报道 , 根据对游戏开发者大会参会人员的年度调查 , 有近 70% 的受访者表示对 NFT 游戏开发不感兴趣 , 并指出它们现阶段可能存在诈骗、虚假诱导以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去年十月 , 全球最大 PC 游戏平台 Steam 就发布新规 , 禁止所有 NFT 或者加密货币相关游戏内容在平台上线和运行 , 受到了大量玩家的赞赏和拥护 。
显然在当前的游戏行业 , 谁要是宣布进入 NFT , 谁就站在了大众玩家的对立面 。玩家们或许能够接受游戏厂商探索试水元宇宙 , 但不能接受这么快就把资本的镰刀家在自己的脖子上 。
想用元宇宙的新壶来装旧酒 , 翻车总是猝不及防
硅星人在之前关于元宇宙的科普文中 , 曾总结过元宇宙需要具备持续性、实时性、兼容性、经济属性、可连接性和可创造性六大特点 , 也曾以《动物森友会》、《我的世界》、Roblox 等为例做过简单的元宇宙判定 。
但由于元宇宙牵涉到包括 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在内的太多底层技术 , 因此现在一些项目但凡跟这些技术领域沾边 , 就跑来说自己的是元宇宙 , 仿佛蹭上了这波热度 , 融资就能爆、股价就能飙 。但快速吹大的泡泡 , 终究破裂的也很快 。
以有 ” 元宇宙第一股 ” 之称的 Roblox 为例 , 自 Facebook 改名 Meta 之后 , Roblox 在元宇宙不断高涨的热度下股价一度被推高超过 140 美元 / 股、市值接近千亿美元 。而在在美股最近下行压力之下 , 短短一个多月 , 它的股价就跌去了一半以上 , 抹平了去年全年的涨幅 。
Roblox 股价走势图
此前红极一时的元宇宙 ” 炒房热 ” 也开始逐渐回归理性 。今年 11 月 , 在虚拟游戏平台 Decentraland 中 , 一块虚拟土地以约 243 万美元(约 1400 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不到一个月后 , 在同类型平台的 Sandbox 上 , 一块虚拟土地以 430 万美元(约 2739 万人民币)的价格售出 。
在炒房团的推波助澜下 , Decentraland、Sandbox 中的流通数字货币 MANA 和 SAND 的身价也分别一度暴涨到 6 美元和 8 美元左右 。而这些价格赶超硅谷的土地长什么样呢?就差不多长这样 。
图片来自于 Benzinga , 版权属于原作者
但最近 , 两个平台的热度开始大幅下降 , MANA 和 SAND 的价格也在两个月内跌幅超过 50% 以上 。而国内的同类型炒房平台虹宇宙也快速翻车 。12 月中旬 , 虹宇宙上的虚拟房产项目的转让价曾一度超过 10 万元 , 而如今价格最高的项目也不超过 1 万元 。
此外 , 对于很多套上元宇宙外壳再次出来大肆圈钱的的 VR/AR、游戏项目 , 市场也学会了擦亮双眼、并不买账 。虚拟偶像、虚拟商店、AR 游戏、AR 购物等这些早就已经存在并过气的事物 , 本打算重新出山迎来 ” 第二春 “ , 但诸如沃尔玛虚拟超市、Gucci 等奢侈品的虚拟产品已经出场就遭受群嘲 , 这些项目推出后都反响平平 。毕竟用户们也不都是人傻钱多 ,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能力还是有的 。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的几个月后 , 包括美国、中国、欧洲在内的各国监管机构也陆续在近期发声提醒投资者警惕元宇宙炒作热 , 并要求一些项目在宣传自己是元宇宙时需要注意事实依据和合理性 。
无疑 , 元宇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图景和未来 。但必须承认的是 , 在通往元宇宙的道路上 , 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难题和监管困境需要攻克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元宇宙的缔造者 , 也不是光靠喊口号就能把绿洲世界变成现实 。
近些年 , 因为太激进、太狂热 , 最后盛极而衰的概念炒作例子我们看了太多 , 希望元宇宙不会是下一个 。步子慢一点、走得更实一点 , 少一点炒作、多一点真诚 , 可能元宇宙才能快点到来 。
【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元宇宙】* 注:封面图来自于 Meta 官方截图 ,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果不同意使用 , 请尽快联系我们 , 我们会立即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