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90岁老人被称为什么 古代90岁老人被称什么

古代90岁老人被称耄耋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 。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 。耄的意思是年老、昏乱,而耋的意思也是年老,出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九十”也有其他称谓,比如说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
【古代90岁老人被称为什么 古代90岁老人被称什么】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