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诗运用了典故吗?

1、“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诗运用了典故 。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
2、“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诗运用了典故吗?】3、《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