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斤肉上桌只剩1斤多店家称正常,就餐时遇缺斤短两你会怎么办

3斤肉上桌只剩1斤多店家称正常
张文(化名)不久前和几位朋友来到一家铁锅炖吃饭 。等到菜上了桌 , 张文感觉到不对 。张文表示 , 我们点了3斤肉 , 结果菜端上桌之后重量只有1斤多 , 从店员到厨师再到老板都说菜品缩水是正常现象 。
缩水多少全由老板说了算 , 根本不公平 。锅里鸡脖鸡头鸡屁股都有 , 还有全是白膘的带皮鹅肉 , 真正能吃的没多少 。缺斤短两、菜品缩水、以次充好、掺杂水分……张文就餐时遇到的糟心情况并非个例 。
的确 , 生肉煮熟后 , 的确会存在缩水的现象 , 但是 , 相信做过饭的朋友都知道 , 一斤生肉出七八两熟肉才是比较正常的 , 再怎么缩水也不会直接缩去一半 , 店家在这件事上做的属实是不太地道了 。
近年来 , 商家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事件可谓是屡屡发生 , 就在近日 , 海南三亚通报了 , 包括龙胆石斑玩掉包、绑蟹红绳也算钱、1kg砝码当2kg用等多起旅游市场涉嫌违法行为 。当然 , 想要杜绝此类情况发生 , 仅仅靠市场监督 , 还并不足够 。只有强大的市场监督案力度与商家自我的诚信约束相结合 , 共同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 , 城市的市场环境才能更加清明 , 广大消费者才能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
就餐时遇缺斤短两你会怎么办类似这种“缩水”的缺斤短两行为 , 是餐饮界不够诚信守法商家的借口 。不只是肉 , 很多食材煮熟后都会严重缩水 , 餐饮机构作为专业一方 , 生熟关系应当提前进行说明 , 或者在菜单上标明 , 顾客要求对菜品进行查看 , 称量时也应配合 , 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朱晓娟认为 , 就餐中的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 , 各方应共同打造和维护安全、合理、公平的就餐质量、环境与秩序 。
朱晓娟建议 , 商家要树立长线思维 , 诚实守信 , 应该依照餐饮行业惯例对就餐食材的计量方式等进行明示告知 。对于行业协会而言 , 应该针对餐饮消费中反映的普遍问题进行针对性行业指引 , 出台自律管理细则 , 引导餐饮行业建立并执行合理的行业惯例 , 要求餐饮企业对事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 做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 。
北京瀛和(三亚)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张华认为 , 监管部门除了关注餐饮经营企业的许可、卫生条件等硬件外 , 对于餐饮消费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应进行主动监管 , 采取抽查、约谈等方式进行事前事中的防范与规制 , 对于有关投诉 , 要及时回应与处置 。
在江苏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长、江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乐其看来 , 有关部门应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 , 比如某餐厅出现欺诈行为 , 就要第一时间将此餐厅的信用记录发布在官方网站或者公众号 。同时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对投诉的途径和方法的宣传力度 , 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
【3斤肉上桌只剩1斤多店家称正常,就餐时遇缺斤短两你会怎么办】“还应规范餐厅菜单和发票的设计 , 实现信息对称 。菜单、发票的设计要规范、全面 , 比如注明菜肴的名称、分量、价格以及原料的规格;在客人结账时提供规范的发票 , 发票上有菜肴名称、单位、单价以及总价 , 这样如果消费者遭遇欺诈 , 发票就会成为一个有力的证据 。只有充分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信息对称 , 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消费者被欺诈 。”杜乐其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