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思想 名不正言不顺指的是哪家思想

名不正言不顺是儒家思想 。“名不正 , 言不顺”原来的意思是:在名分上用词不当 , 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 。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 , 不然道理上就讲不通 。“名不正 , 言不顺”源自孔子提出的正名论 , 出自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编撰的《论语·子路》 。《论语·子路》主要叙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 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 , 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
名实论的介绍
名实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之一 , 自先秦开始 , 诸子百家就开始了名实之辩 。名实论之“名”指的是名称、形式 , “实”指的是则是内容 。因此名实之辩也可以看作中国的形式与内容之争 。在这场大讨论中 , 儒家代表人孔子则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 若名不正 , 则言不顺 。
孔子的正名论
所谓正名 , 就是辩正名称、名分 。孔子主张“正名” , 强调以礼为原则做到名实相符 , 言行一致 。孔子以周礼为尺度 , 以理想的“名”去匡正现实 , 要求人们正其名 , 言其顺 , 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名不正言不顺是哪家思想 名不正言不顺指的是哪家思想】孔子认为为君应该像个君的样子 , 为臣的应该像个臣的样子 , 君之实要符合君之名 , 臣之实要符合臣之名 。孔子的正名思想具有一定的认识论和逻辑学意义 , 第一次指出了事物的名称、概念和实际事物应当相符的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