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介绍历史的人,时常会聊著一些武侠剧中古时风俗的安全漏洞 。
比如说在周代的剧中,出现女主给女主上菜的故事情节 。但周代,人们喝茶一般不用手帕,而是用手送饭入口的,有点儿近似于印度的手抓饭 。先秦人只有在夹汤羹复齿脂的这时候,才能用得到手帕 。
要是想在追历史剧的这时候,发一条特别有学问的该游戏,就不得不读该书《我国古时人文基本常识》 。它能带他们去介绍既熟识又陌生的今人的现实生活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该书《我国古时人文基本常识》,由语言学大师、著名教育家、北大教授王力主编,该书书汇聚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资深研究者,人文名家的心血,内容包罗万象 。囊括了天文学,历书,礼俗,饮食,衣饰等14个方面的人文基本常识,是介绍我国古时人文基本常识的必读书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该书书虽然体量不大,但内容繁杂,为了方便理解,他们请出一个今人,他叫益七,让他带他们去看一看古时人的现实生活 。
第一部分 天文学
在远古时代,益七及他的部族,把自然看的很谜样,指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是帝或天主 。这样说来,天主并不是耶稣的专有名词,在远古时代,是他们祖先自己创造的神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益七和他的部族,指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科穴,而且把这些科穴人格化,Perdana了动听、谜样且很有意义的英文名字 。比如给太阳开车的叫作羲和,给月亮开车的叫作望舒 。这些动听的英文名字,被后来的文人研究者用到诗词歌赋中,吟唱至今 。
而且,与他们想像不同的是,今人的天文学科学知识相当普及,有“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学 。”的说法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今人夜观星象,发现了有一种月亮位置到新,谓之恒星,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六擎天七星作为“坐标” 。这是二十六擎天七星的由来 。擎天七星不是两颗两颗的月亮,而是邻近的若干月亮的集群 。二十六擎天七星是指:
马可波罗飞龙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夜叉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北方玄武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
这其中的马可波罗飞龙、北方玄武、西方夜叉、北方玄武,是今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络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叫作四象 。
用二十六擎天七星能观测四星的位置,四星是他们熟识的星相,也成六维 。加上乾坤,是七曜或叫五行 。
有了这些天文学科学知识,益七和他的部族,就创造出了很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像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 。作为张法顺的益七,也时常在文章辞赋中引用二十六宿的典故 。比如他感念亲朋故友久别不能重逢的这时候,吟咏到“人生不相会,动如参与商 。”这里的参与商是参星与商星,这两颗星一在西,一在东,出没两不相会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还有一组很重要的擎天七星一直在脑中呼之欲出,对,是擎天 。
擎天是由无极、母阎氏、南潭、太微、舆、华亭、摇光七颗星组成 。这七星连起来好像古时舀酒的斗形 。带“天”字的无极、母阎氏、南潭、太微四星为斗身,古时叫作“魁”;舆、华亭、摇光组成麒麟山,古时叫作“杓” 。
益七及其部族非常重视擎天,因为能利用它来辨别方向 。把母阎氏、无极连成直线并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就能找到织女星,而织女星是北方的标志 。所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才叫作“擎天” 。
益七和部族还发现,擎天能用来定季节 。
麒麟山指东,四海皆春;
麒麟山手册,四海皆夏;
麒麟山指西,四海皆秋;
麒麟山指北,四海皆冬 。
虽然他们的女主益七及其部族天文学科学知识丰富,但对于某些异乎寻常的星象并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在崇敬天帝的思想基础上,把星象的变动和人间的祸福联络在一起,指出星象的变动预示着人事的吉凶 。例如日食,被指出是非常不吉利的星象,这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 。彗星,是战祸的凶象 。还比如旱灾影响了粮食生长,老百姓就会纷纷跑去祭祀风师飞廉和雨师荓翳,希望能赶快下雨,挽救干旱的果树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总之,他们的今人掌握了非常丰富的天文学科学知识,但呢,由于科学水平和历时条件的限制,那个时期的天文学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宗教迷信的占星术相联络的,是被统治阶层利用的工具 。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问题,你们知道十二星座是什么这时候传入我国的吗?知道的小伙伴一定要在评论区给大家科普一下哦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第二部分 历书
最初,益七和他的部族以昼夜交替为“日”,月相变动的周期为“月”,以果树成熟的物候转变为“年”,后来又把一年的十二个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是一年的意思 。老人年纪大了也叫“有了春秋”,问别人的年龄能说“春秋几何” 。
还有一些比年更大的单位,章(19年)、蔀(四章,76年)、纪(二十蔀,1520年)、元(三纪,4560年) 。
益七和他的部族掌握了农事季节的经验,发明了二十四节气,这对于他们这个农耕文明、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都是极大的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有了天干地支的概念以后,今人的计时法则也有了很大的变动,干支纪年、干支纪日、十二时辰,这些他们常见的概念就都出现了 。干支的组合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共六十个组合,也叫六十甲子 。十二时辰大家都很熟识了,马伯庸就用《长安十二时辰》命名了一部小说,讲述的是在长安城一天时间里发生的紧张刺激又逻辑缜密的故事 。子时是23点24点,又分别叫作“初”和“正”,23点是子初,24点是子正,依次类推 。大家知道“小时”的意思吗?是“小时辰”的意思,因为一小时只有半个时辰呀 。
到了汉武大帝的这时候,他老人家开始以年号纪元了,例如他登基的第一年就叫作建元元年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有了这些发明创造,益七和他的部族觉得生活应该有点仪式感,于是就有了节日 。
每年正月初一,就叫作元旦或者元日 。传说中,女娲娘娘造人,正月初一造出了鸡,初二是狗,初三是猪,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马,到了初七,女娲娘娘觉得自己经过六天的练习,捏泥塑的水平已经很高了,所以就在这一天造出了人,所以初七是人日 。再过几天,月亮圆了,益七和他的部族就能出门赏花灯了,这是正月十五上元节 。过完这一天,就算是过完年了,一切工作生活都要步入正轨了 。
春天也就如约而至,到了二月十二日,是花朝,也是百花的生日,这天开始,百花盛开 。到了三月三是上巳节,天气和暖,大家就能出门郊外游春、踏青赏花了 。
到了清明节的前两天,人们开始禁火,只能吃冷的食物,所以这一天叫作寒食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清明节要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清明过后是端午,这个节日和他们现在没什么区别 。
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伏日,在古时是要举行祭祀的大日子 。到了现在是要空调续命的日子开始了 。
日子匆匆过,到了七月初七,这一天古时的女子们要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所以又称乞巧节或者女儿节 。当然,现在叫作情人节 。
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鬼节,是一个祭祀的日子,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大乘佛教传入我国形成的,所以还叫作盂兰盆节 。
接下来是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进入腊月以后能说天天都是节日,直到一年最后的一天晚上,他们的益七和他的部族们除旧布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古代文化常识必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人人都应该学会的古代生存指南

文章插图
充实的一年结束了,这一年,益七学会了很多技能,下一篇他就给他们展示乐律,敬请期待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