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秋意浓,养生知识要记牢!,秋分节气养生要点

相信大家都发现了 , 最近的夜幕比之前来的要早了 。今天是秋分 , 是一年当中昼夜平分的日子 , 过了今天我们就正式步入金秋时节了 。那么在这季节交替的日子里 , 我们有哪些养生方面的事情需要注意呢?想知道具体内容就赶紧看正文吧!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 。
【秋分时节秋意浓,养生知识要记牢!,秋分节气养生要点】秋分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 所以称之为秋分 。正如春分一样 , 太阳光几乎直射赤道 , 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 。天文学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
秋分以后 , 降水的次数增多 , “一场秋雨一场寒 , 十场秋雨好穿棉 。”秋分之后 , 我国北方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 南方地区开始播种水稻 。从秋分节气开始 , 秋燥的症状由温燥转入凉燥 。秋分以前天气有暑热之余气 , 称之为温燥;秋分之后天气渐渐显露寒凉 , 称之为凉燥 。当然温燥与凉燥还与人的体质有关 。凉燥的特点与温燥不同 , 它表现为发热比较轻 , 而恶寒较重 , 头痛 , 鼻塞 , 无汗 , 咽喉发痒或干痛 , 口干唇燥 , 咳嗽 , 吐清稀痰 , 舌苔薄白而干等 。在治疗方面 , 中医常把“凉燥”当成“小伤寒”考虑 , 所谓“小伤寒”就是寒性感冒 , 常常会用桂枝汤、荆防败毒散治疗 。只是在治疗方药中也要加一点养阴润肺药 , 如沙参、玉竹、麦冬、百合等 , 以防辛温药伤阴 。
深秋饮食方面的养生 , 应以平衡阴阳为主线 。在将要进入冬季的时节 , 可以食用一些温性食物 , 以补充人体的阳气 , 以备冬季阳气用事 。但也不可过于辛温、燥烈 , 否则会伤及肝肾之阴 。肝肾之阴耗伤多了 , 阳气没有归藏之处 , 岂不成了“孤阳”了 。常用的温性食物有大枣、胡桃仁、大蒜、生姜、樱桃、石榴、杏、板栗、韭菜、龙眼、鸡肉、海参、羊肉、鹅蛋、荔枝等 。凉性食物有西瓜、香蕉、甘蔗、白梨、菱角、荸荠、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白萝卜、莲藕、竹笋、马齿苋、芹菜、海带、螃蟹等 。还有一些平性食物 , 这类食物不偏温 , 不偏凉 , 有点中性 。如无花果、白果、百合、花生、黑芝麻、黑白木耳、黄花菜、土豆、黄豆、扁豆、圆白菜、芋头、大头菜、黄鱼、猪蹄、鹅肉、鹌鹑蛋、蜂蜜、牛奶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