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绘画的古诗有哪些

【赞美绘画的古诗有哪些】

  • 《苏才翁挽辞二首》
宋-王安石 空余一丹旐,无复两朱轓 。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
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 。
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 。
  • 《拜许鲁齐像》
宋-李思衍 玉笋头边懒押班,汗青笔削更重刊 。
直言何管雷霆怒,清节不知冰雪寒 。
性理晦庵真学术,须眉商岭古衣冠 。
欲求绘画耆英手,写过江南子弟看 。
  • 《偶成》
宋-杨简 中堂此景亦不恶,叠嶂穷林张翠幄 。
有时云气间出没,谁能绘画得此乐 。
诗人如麻笔如椽,拟待索纸莫莫莫 。
孔子明目尚不见,枉费精神去摸索 。
  • 《聚奇楼》 宋-陈观
世人宝珠玉,往往身殉之 。
日遇佳山水,谁复知其奇 。
余本邱壑士,烟霞夙所怡 。
结楼清溪上,青山匝四维 。
去宫接水殿,瑶草杂琼枝 。
丹碧纷纷见,星河面面垂 。
阴晴多异赏,陟降穷二仪 。
离朱不易辨,绘画空复施 。
万状归目睫,百宝呈参差 。
藏珠与怀璧,娖娖徒尔为 。
  • 《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
宋-陆游 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 。
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
  • 《庆元三年奉上孝宗徽号三首》
宋-真宗 金石弃庭,珩璜在列 。
绘画乾坤,形容日月 。
巍巍功德,赤赤谟烈 。
垂亿万年,鸿徽昭揭 。
  • 古人之所以热爱绘画大体因为文人喜欢画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分不开,古人认为“诗、书、画”是文人必具的才干,这种价值观对读书人潜在的意识起了决定性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的文具有自己的特点,宣纸、墨、毛笔既可书法,也可写诗文,又能画画 。写字之余,剩下的纸头、残墨可随即涂抹,让心中未尽的意象变成具象 。

古诗《画》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画》,其全文如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全诗翻译如下: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
【鉴赏】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 。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 。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
古诗:画:的诗句 《画》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
《画》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1、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
2、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
3、赏析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 。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 。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 。徒留下多少悔恨 。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
扩展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王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如: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画
有关画的古诗词 画
作者:王维 (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画 鹰
杜甫
素练霜风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竹石图》
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
墨梅
作者:王冕 (元代)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赞美绘画的古诗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唐代王维《画》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
2、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唐代李白
译文: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 。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满堂的空灵苍翠如可扫,赤城的霞气和苍梧的岚烟,仿佛可从画中飘浮而出 。
3、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宋代秦观
译文:有人为崔徽画了一幅肖像,画上的两眼清澈明亮如同秋水剪成,嘴唇红润如用朱色点染 。画面是一幅半身像,犹如东邻女偷看宋玉,墙头半遮玉体一样 。
4、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金陵图》唐代韦庄
译文: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
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代翁卷《乡村四月》
译文:画中,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