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低学段的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第一步、理解诗词大意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 。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还要了解诗词的语言、相应的表现手法以及与之有关的典故、成语等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信息 。课上采用学生汇报信息和教师补充介绍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对作者的身世、写作风格及时代背景等有总体的了解,为理解古诗词内容作好铺垫 。
2、高声朗读,理解大意 。初读诗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由朗读古诗词,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直至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读出诗词合仄押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
第二步、感悟诗词情境
【怎样让低学段的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1、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情境 。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等特点,最适合诵读 。这时的诵读要求高于初读课文时的朗读 。教师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如痴如醉 。在读中去理解诗词的含义,在读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在读中去体验诗词的美,感受诗词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 。
2、在歌唱中感受诗词情境 。我们都知道,诗歌起源于劳动,最早的诗歌都是可以唱的 。《诗经》305篇,经过孔子“弦歌之”,诗乐合一,每篇皆可入乐歌唱 。用今曲来唱古诗词,把当今乐坛、影视剧中流行的音乐,经过精心选择后,套进古诗词中,反复教唱,可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教学时,对已有曲调的,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王维的《阳关三叠》……可直接播放歌曲录音 。对未有曲调的诗词,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根据对诗的意境、格调的把握,调动自己的音乐素养,选择与之基本相配的曲调,用民歌、通俗歌曲、影视歌曲、儿童歌曲来套曲 。每组选定曲调之后便试唱,试唱成功后,展开诗词歌唱比赛,评出最佳者,让全班学生学唱 。如,有的学生用《我们的田野》的曲谱唱《登金陵凤凰台》,用《上海滩》的曲谱唱《秋浦歌》等 。用今曲来唱古诗词,不仅唱出诗情画意,使学生在音乐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且通过自己的音乐活动感染了他人,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兴致勃勃,寓教于乐 。
3、在绘画中想像诗词情境 。很多诗歌都是融情于景,诗中有画,极富绘画之美感 。教学中,我们把“诗”与“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像,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 。通过绘画,能有效地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美丽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更加彰显了学生的个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兴趣 。
4、在表演中再现诗词情境 。很多古诗词的内容富有生活情趣,蕴含着哲理美 。若引导学生尝试品味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再把它表演出来,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再现诗中的情境,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一组学生这样表演《赠汪伦》:两个学生扮演船公,一个学生扮演李白 。李白跳到船上,忽然听到岸上有踏歌的声音 。李白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学生扮演汪伦,两个学生扮演仆人 。他们一边拍着手,一边用脚打着节拍过来了 。李白与汪伦拥抱,李白说:“兄弟,多保重啊!”汪伦洒泪说:“今日相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另一组学生这样表演《独坐敬亭山》:一排学生手牵手高高举起,扮成敬亭山 。一个学生扮演李白,边吟诵诗歌边表演 。吟到“众鸟高飞尽”时,一群学生扮演众鸟展翅飞翔上台,一眨眼就飞得无影无踪了 。吟到“孤云独去闲”时,一个学生扮演孤云独自在飞来飞去 。李白面对着敬亭山,久久地看着,若有所思……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
古代让学生背古诗词,四书五经不解释什么意思 表现了教育的 文言文读多了,词汇积累够了,加上生活经验的丰富自然能理解 。
为什么这么多的教材喜欢叫学生被古文和古诗词?这难道对以后就业有用么? 培养中国人的民族底蕴
民族精神从什么地方了解?一个就是从历史,历史怎么了解?历史要从古文、古诗词、史书记载下来的东西,你不看这些书,历史你就不了解了 。所以民族精神存在着两个传统,一个是历史传统,一个是文化传统,这些都需要读一些古文,从读古文里边了解我们的传统,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 。这是培养公民道德也好,培养民族精神也好,这是非常基础性的工作 。
学习古文可以提高文学水平,尤其是韵文和骈文,一定要读美文,最好以骈赋为主
可以提高人的思想水平,最好读诸子百家
可以培养人的风度,背过五十篇以上古文的人举手投足都与别人不同,明显风度超人
学习古文还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水平,因现代汉语直接脱胎于古代汉语,还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的表达结构
学习顾问还有实际的用途:写正式书信、贺词等
平时说话能引用出一两句古文能让人觉得这个人很有学问和修养
还有如果你以后要学中医,就必需得学习古文,这个是对找工作有直接意义的 。
古诗词在生活中的作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 。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
一、诵读古诗词名句,积累素材
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 。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 。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 。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 。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 。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 。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二、诗文互换,进行练笔
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 。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
1、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
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 。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 。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 。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
2、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 。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 。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
三、方法渗透,指导作文
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是因为华丽、精练的辞藻,鲜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为教作文而教作文,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 。每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名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
1、托物言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 。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写得有力如虎,遒劲峭拔 。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 。
2、写景状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此句对江南春色进行了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从中可以看出写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抓住鲜明的色彩,可对比,也可反衬,从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
3、借景抒情
经常告诉学生环境描写是心情的写照,借助景物可以抒发情感,然而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就是情归情,物归物 。而古诗词名句中却有许多借景抒情的名句,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一句 。
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总的来说是朝气蓬勃的,然"野无遗贤"从来就是假话 。陈子昂第二逃命从军边塞时,和主将建安王武攸宜意见不和,满腔热情和满腹才华换来的只是无尽的压抑和孤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登上了“古来征战几回人”的幽州台,百感交集,从而唱出了以上的千古绝响 。
4、叙事说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苏轼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名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
5、对比反衬
出自唐代卢延让《苦吟》中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是说自己写诗时为选好一个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断好几根胡须 。写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字与数茎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反衬得出诗人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
6、设疑留念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前句问,后句答,在写作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通过自己下文的叙述,自然地回答自己的问题,让读者恍然大悟 。
除此之外,古诗词名句中隐含的写作方法还有很多 。不必一一列举 。从一个句子中概括出写作的方法,一句一法,对应训练 。将枯燥无味的写作方法训练,转化成直观的有例句有方法,便于学生模仿习作 。由于古诗文固有的习作方式,语言特征,可以避免学生由于模仿产生的千篇一律的文章 。
四、随文引入,水到渠成
让学生诵读古诗词名句是为了积累精湛的语言文字,提高文章的文采,有话可以写,有优美的内容可以表达 。方法的渗透教学,让学生有了内容学会有规律,巧妙地表达 。但是学生学得怎么样,最终还是看学生的习作 。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古诗词名句写作文,提高作文水平 。教师可以设计专题作文课,进行训练 。比如:写关于珍惜时间的文章 。让学生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名句 。并投影给学生:
“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让学生说说对这些古诗词名句的理解 。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对某个名句的理解 。并讨论生活什么情况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然后让学生把这件生活中的事例写具体,并恰当地运用珍惜时间的名句 。可以是开头,也可以结尾总结,还可以是文中的叙述 。
每个学生关于珍惜时间的生活体验都是不相同的,保证了学生有话可写,而为学生提供多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又避免写的如出一辙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事例,在口语交际的辅助下,并有方法的铺垫,学会了随文引入,文章自然水到渠成了 。
怎样让学生爱上古诗词 1.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相关信息,一些逸闻趣事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例如在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搜集资料,相互交流,对苏轼的生平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苏轼三父子和苏小妹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来教学该首诗,就不在让学生感到无趣 。
2.利用多媒体营造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时,多媒体展示的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清澈的泉水、浓密的树荫、初长的荷叶、停落的蜻蜓,让学生看到了作者笔下初夏的美景 。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的古筝曲中教学生吟诵这首诗,舒缓,轻悠的旋律让学生仿佛走进了静谧的大山中,看到月色如水洒在挺拔的苍松上 。多媒体以它直观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学习古诗词营造出特定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艰涩难懂 。
3.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再现古诗词的情景 。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叫两个孩子上台进行表演,学生进行评价 。在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时,让学生动手去画,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教学张籍的《秋思》时,让学生将这首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到,参与古诗词的情景当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中华名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 。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
古诗词饱含诗人的情绪,用诗词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古诗词的内容和字面意思的理解,对古诗词中隐含的美丽意境和浓厚情感通常要通过诵读来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丰富的美育资源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很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采用灌输法,拆分每个字词的意思,只注重引导诗词大意,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很多学生甚至连正确的断字断句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自己欣赏古诗,品悟古诗词里的深层含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无法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 。
2.重视知识点学习,忽略情景体会
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代文不同,不是单纯讲解诗人的历史背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词的主题思想,分析词句,理解主要知识点和诗词大意 。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现代文教学方法,将古诗词诗情画意的感觉忽略,生搬硬套解析诗词,讲评内容,没有创设教学情境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忽略了意会过程,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词所描述的诗情画意,但这一环节却是诗词的内涵与魅力所在 。
3.过度剖析而影响整体感悟
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中,多会将诗词分割为几个部分,逐句的进行理解,逐句的引导想象,这类方式表面上使得学生对诗词的了解更快,能获得较好的情境体验,但是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象层面,整首古诗词学习完后的其理解仅限于诗词所描述的事情和景物,意境还有所欠缺,体验感悟有所不足 。古诗词融合了灵性和内涵,协调了情感之美,单个句子绝不能完整体现,这类拒绝喂食的方式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应多让学生放手读,鼓励其发展创造性思维,构建起自身的诗意课堂 。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的古诗词基本功不足
对教师队伍的古诗词素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多数教师的水平不高,对于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或是学生时代接触到的古诗词,甚至有的教师掌握的古诗词篇目仅略多于学生 。
2.学校对古诗词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对于古诗词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多数教师的心态收其影响而变得轻浮,无法静心来写作和思考,古诗词的备课多为照本宣科,教学中也不能进行方式和思维的创新,缺乏另行和诗意,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毫无促进作用 。
3.教师未能全面把握古诗词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标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和要求来看,古诗词的教学目标要紧密结合人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语言教育几个方面 。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无法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 。
4.对古诗词评价缺少人文性,方式过于单一
古诗词学习完后的检测以及相关考试中,侧重的多是诗人的情感、名词名句的背诵等几个方面,考察的重点多停留在记忆里和古诗词的知识层面,使得检验方式过于单一,多数学校只是在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涉及,在制定题目方面受到多方面限制 。这就是因过于注重古诗词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 。背诵个别名句无法体会到整体意境的优美,诗人情感的理解无法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更不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剥夺,学生从考试的重点出发,通过反复背诵来记住作者和古诗词内容,课堂上不去细细赏析和品位,只是划重点、做标记,确保考试不丢分,如此本末倒置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
三、改善古诗词教学的相关措施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古诗词结构独特、意境美、修辞精妙、涵义深刻,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来体会,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诗词修养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以应对不断更新的语文教育需求和全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 。反思的重点要集中在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之间是否匹配,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习惯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教学态度、内容以及过程进行剖析,敢于创新,勤于独立思考,保持教学水平和观念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从有效指导诵读、情境教学、把握整体感悟这三个方面入手 。
高效地指导诵读要重视范读作用、强调引导诵读和背诵 。在范读方面,小学生在模仿能力方面较强,教师可发挥此特点,通过自身的背诵来发挥示范作用,供学生模范的同时也可营造氛围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也可通过录音和视频播放来让学生感受听觉和视觉冲击,同时感受范读 。在诵读上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使学生有目的的诵读,注重整体感知,诵读要保证读得准确、读懂诗意、读出韵律、读出诗情,以此来全面、准确的体会到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产生情感共鸣 。
情境教学是从古诗词的自身特性出发,通过对应的场景、色彩、情绪以及形象等具体形态表现出来,以此方法来让学生更直观、深入的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提升其课堂学习中的主观性,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 。具体的情境教学中主要是从音乐渲染、画面呈现、词句品析、化诗为文、角色扮演等方面入手 。音乐渲染可借助与场景对应的音乐作品来表达如离别、欢聚之类的忧伤和喜悦,让学生能在音乐的引导下更快不如诗人所描述的意境 。画面呈现是通过图画来将诗词的意境形象化和具体化,可通过多媒体、挂图和幻灯片等工具进行直观展示 。词句品析是通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和字的品析,以此作为突破点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诗歌,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感 。化诗为文是对诗歌进行改造,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想来展开想象,写出学习过程中的所想、所悟 。角色扮演可通过戏剧等表演形式来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述的场景中,教师在此环节主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古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来表现美的情感和意境,其多元性也形成了整体的美,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逐字逐句的分析和推敲,避免诗词的和谐美妙意境被硬性拆分后而破坏 。这就需要在引导学生的反复诵读之后,对诗词的点睛之笔进行挖掘,捕捉到诗人所要表达的重点 。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寻找诗眼,从此处出发来进行反复诵读,构建画面,品位词句间的情感,抓住主旨来提升鉴赏能力 。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金旭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王瑞.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15.endprin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