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导读:孩子今年13岁,初一,男孩,孩子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成绩大不如以前,学习的态度也不好,上课的时候不注意听讲,需要老师提醒好几次采集肯罢休,要不然就是和同桌说话,或者就是低头扣手,回到家也不主动写作业,预习功课,总是要催着才肯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文章插图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为孩子营造勤奋好学的家庭氛围,这样的话,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获得大大的提高了 。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1、不要造成过大的压力
学习本身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家长不要让孩子学习的太累,如果让孩子对学习感到了压力,自然就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又怎么能做到主动学习呢?
2、每天通过复习、回忆、理解和思考学过的内容
让孩子自己给自己出题,然后,写在本子上 。让孩子自己出题不仅巩固基础知识,使学过的内容更加熟练 。而且,出的题多了,就能摸清出题人的意图以及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3、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
4、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
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 。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 。
5、帮助孩子学习认识自己
培养孩子爱上学习的前提是先帮孩子认识自己,让孩子感受到主观性的自我,才能认识到客观性的自我,当孩子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家长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将你对孩子的感受说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行为 。
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原因:
1、孩子缺乏自信心
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自尊心之外,有一部分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比较紧张不安的情绪,父母会发现孩子平时小测试的时候成绩好,但是一旦到大型考试之时便会出现差错,这其实就是自信心的缺乏对于孩子本身的影响,而这也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变化 。
2、父母在学习上太用心,会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责任意识
家长就像木偶的操纵者一般把时间精确到分钟,然后直接安排的妥妥当当,孩子则是木偶,只需要按时按点人到就好,时间久了,孩子就彻底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管理时间、统筹安排的能力 。
3、挫败感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孩子好不容易能够坐在桌子上好好写作业,结果却因为有错题,却被妈妈大骂一顿,甚至被说是猪脑子 。孩子学习的激情一下子就降到了谷底 。孩子的内心是满满的挫败感 。
4、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只顾着玩儿,这证明孩子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小我们就应该引导孩子,放学回家要先完成家庭作业,再做其他的事情 。(或者是看半个小时后立马写作业)很显然,孩子每次都要妈妈去催才会拿作业出来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