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炼字的古诗

如下,望采纳:
对酒【作者:居节】
三杯莫惜瘦颜酡,百岁其如半去何 。炼尽少年风月在,剩留余事病愁多 。
沧江倦客新黄发,空谷佳人旧翠蛾 。竺国蓬山那可问,醉乡深处且婆娑 。
言志【作者:唐寅】
【关于炼字的古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梦旧【作者:白居易】
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
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谒焦炼师【作者:王昌龄】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
灵墟山【作者:李白】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
赠胡天师【作者:武则天】
高人叶高志,山服往山家 。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
碧岫窥玄洞,玉灶炼丹砂 。今日星津上,延首望灵槎 。
西苑宫词二十四首(有序)【作者:张元凯】
方士如云泛海槎,采真元不为丹砂 。
万金炼就壶中药,愁杀仙人萼绿华 。
炼药洲与郑君熙醉题石上【作者:葛一龙】
仙翁炼药处,荒草没为洲 。一点水心绿,客眠如白鸥 。
今年太湖浅,添却几弓阔 。只恐麻姑来,愁与人烟接 。
刘仙石【作者:祖无择】
神仙不死石长存,万古千秋表洞门 。
人欲求真好修炼,莫徒将杖叩苔痕 。
南屏【作者:朱翌】
百步阶头长进步,南屏堂上立移时 。
明明万象森罗处,争鍜炼雕镌费我诗 。
伤王霁【作者:郑獬】
欲炼此心成古镜,清光直透太虚明 。
朝来一洒故人泪,依旧尘埃满匣生 。
玉蝶泉【作者:张珪】
仙人修炼地,玉井著神功 。日月双轮见,阴阳两窍通 。
可堪清澈底,那更施无穷 。尚冀丹砂力,当浇尘念空 。
炼丹观【作者:黄甲】
天地为炉变化间,丹砂点石石成丹 。
丹成遗灶空陈迹,留与高人图画看 。
古诗炼字赏析 1;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 。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 。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 。”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 。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 。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 。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其实这也是“推敲”这个词的来由 。
2;《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绿”字用的最好,王安石最讲究用词,最初他用的是“到”字,又改成“过”字,还用过“入”字,用过“满”字,最后定为“绿”字,将名词动用,这一创意顿使诗色大增 。诗中用了白描的手法,以大缩微,并用了设问句结尾,有力动人 。
全诗表现了作者想念江南金陵的心情,金陵的钟山是他在金陵时的住处 。茫茫诗情是思情,悠悠水,切切意,尽在其间 。
怎样赏析古诗中的"炼字"艺术 接触古典诗歌,我们会发现有一类诗句,诸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荀鹤的“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等,都是关于语句字词的揣摩,这也就是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后人所说的——炼字 。
国学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几个甚至一两个字上,正是这几个或一两个字让全诗意境飞出,情感表达更为彻底,也使诗歌有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对此妙处有过相关阐释的如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闹”与“弄”带来的意趣正是前人炼字的结果 。
国学炼字常能把诗歌写活,所以历来诗人们非常讲究字句的锤炼 。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炼字之妙也早有议论:国学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上句之工在一“淡”字,下句之工在一“滴”字 。若非此二句,亦乌得而为佳句哉?如《六一诗话 》云: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落,至《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 。陈公因与数客论,各以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或云度,莫能定 。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公叹服 。余谓陈公所补数字不工,而老杜一“过”字工也 。(卷九)
国学这段话很好地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炼字的艺术以及对字句锤炼所下的功夫,也正是这种不让诗句落入俗套的追求,才有了“暝色赴春愁,无人觉来往”等传世佳句 。
国学关于炼字,还需明确炼字与诗眼的区别 。前者倾向于推敲锤炼字句,而后者在于能高度揭示诗歌主题,不过历来文人常常将两者合而为一,诗眼往往也就是炼字的结果 。关于炼字的艺术,在很多诗歌论著中都有过阐述,下面我们以杜甫诗歌为主,就炼字的位置以及所炼之字的词性来进行下简单的探讨 。
一、所炼之字的位置
学国所炼之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很多诗歌中炼字所放之处,时有变化,正如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无一定之处 。”脱俗巧妙之字在不同的位置却都能让诗句或活灵活现或深刻逼真,毫不影响诗意的绝妙传递 。孙奕《示儿编》说:“诗人嘲弄万象,每句必须炼字,子美工巧尤多 。”他以所炼之字的位置对杜诗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归纳 。首先,他说:vad90国713k4学k1ljb网n23i1
学国如《春日江村》诗云:“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 。”又云:“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云:“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 。”《漫兴》云:“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皆练得句首字好 。
学国这里是为我们介绍杜诗中首字写得比较好的三处,其中特别是“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中的“经”与“到”字写得非常传神灵动 。接下来孙奕又说:
学国《北风》云:“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壮游》云:“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泛西湖》云:“政化莼丝熟,刀鸣鲙屡飞 。”《早春》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秋日夔府咏怀》云:“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 。”《建都十二韵》云:“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 。”《柴门》云:“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皆练得第二字好也 。
学国杜诗中比比皆是的妙句,是他精于锤炼的结果 。这段又举了杜诗中第二字炼得好的,像“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中的“入”与“归”历来为人所称道,元代诗人杨仲弘曾说:“‘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非炼‘归’‘入’字,则是学堂对偶矣 。”确也如此,万物复苏的春天到了,一些些的红色在悄悄铺染娇嫩欲滴的桃花,池边的柳条慢慢吐出青翠的新芽 。诗句将颜色的变化用动态来呈现,巧妙绝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灵动的春景图 。
学国在《示儿编》中,孙奕还介绍了杜诗中腰字(中间一字)和尾字写得好的,腰字如“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尾字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让人读之便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如图画般曼妙的场景 。
学国上面已经说过炼字不只是炼一两个字,有时是几个字,有时甚至是全句,孙奕同样找出了一些杜诗中炼得非常好的五、七言全句 。他说:
学国至于“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破柑霜落爪,尝稻雪翻匙”,“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皆练得五言全句好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旁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皆练得七言全句好也 。
学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两句,出自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这两句采用倒装句法,沐浴过春风春雨的嫩竹、肥梅形神毕现,如在目前 。新出的嫩竹经不住春风的吹拂,低垂着脑袋,翠绿的模样甚是可爱;春雨滋润过的梅子在慢慢变红,饱满得像是快要绽开了 。这两句诗即是杜诗中全句炼字的佳例 。
二、所炼之字的词性
时代炼字非易事,江顺治在《续词品》说:“千钧之重,一发系之;万人之众,一将驭之 。句有长短,韵无参差 。一字未稳,全篇皆疵” 。那么所炼之字的词性有无特殊之处,让创作与鉴赏有迹可循呢?有些学者认为古诗炼字之妙皆在动词,只有动词才能让诗句精炼传神,事实却不尽然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动词在历来诗人所炼之字中确实占有很大比重 。
时代1、动词
时代动词在炼字艺术中较为常见,写的非常好的也很多,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推敲”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苦吟,关于练字,更是关于锤炼动词的故事 。其它的如李白“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的“随”和“抱”,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都是传诵至今的锤炼动词的佳句 。杨仲弘说杜甫“暝色赴春愁,无人觉来往”两句诗:“非炼‘觉’‘赴’字,便是俗诗,有何意味耶?”也有前人说:“暝色赴春愁 。下得赴字最好,若下起字,便是小儿语也 。无人觉来往 。下得觉字大好 。足见吟诗,要一两字工夫 。’观此,则知余之所论,非凿空而言也 。”
时代还有如杜甫的“轻燕受风斜”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其中“受”、“斜”、“出”三个动词颇为精炼传神,描写雨细鱼欢,燕子迎风斜舞的场景,曼妙自然,生动贴切 。因为炼字之于动词在古典诗歌中较为常见,这里就不再赘述 。
时代2、虚词
时代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的,能把虚词写活,需要很深的文学功底,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
时代宋代范晞文《对窗夜雨》卷二:13k4j国k1jda学iuf57网97n67
时代虚活字极难下,虚死字尤不易 。盖虽是死字,欲使之活,此所以为难 。老杜“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及“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人到于今诵之 。予近读其《瞿塘两崖》诗云:“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犹、忽二字如浮云着风,闪烁无定,谁能迹其妙处 。他如“江山且相见,戎马未安居”,“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地偏初衣裕,山拥更登危”,“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皆用力于一字 。
天下这里的”皆用力于一字”,指的是每句中的虚字,写得都非常之好 。从上面范晞文的话中,我们还能发现,杜甫诗歌中的虚词“犹”字似乎用得频率较高,其实杜诗中的“犹”字有多种意义 。第一种,相当于文言的“亦”,白话“的” 。
天下如:《咏怀五百字》:“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新安吏》:“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以及《潼关吏》:“应急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第二种,时间副词,已、已经 。如《客亭》:“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和《北征》:“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第三种,范围副词,只、独之意 。如《得舍弟消息》:“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仅仅通过这些诗句中的“犹”字,我们也可见老杜用字艺术之深厚 。13k4j国k1jda学iuf57网97n67
天下另,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有两个字写得非常之妙,即“自”与“空” 。清人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的评语说:“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 。”
天下3、名词
天下古代诗歌中很少有人关注名词,被忽视却不代表不存在,没有价值 。古典诗歌中名词炼得好的诸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天下对此句的炼字之妙处,很多古代学者都曾有过探讨,如范晞文《对窗夜雨》卷四:
天下诗人发兴造语,往往不约而合 。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维也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乐天也 。司空曙有云:“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句法王而意参白,然诗家不以为袭也 。13k4j国k1jda学iuf57网97n67
天下清代田雯《古怀堂集》卷十八:
有责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于言表 。余所见与茂秦不同 。司空意尽,不如乐天有余味 。“初”字“欲”字妙,有含蓄 。老泪暗流,情景难堪,更深一层 。
有责以上举韦应物和白居易两家与司诗同品炼字之高下 。笔者以为数家之句,仍以司空为优 。“雨中黄叶树”,妙在一“雨”字,“雨”增凄清之感;“灯下白头人”,妙在“灯”字,“灯”现寒素读书之风 。且昏黄摇曳之状,与“黄”字呼应 。此其一也 。秋雨乃有声之物,暗夜则无声之场,以动写静,愈见孤寂之感 。此其二也 。雨笼秋树,灯困白头,沉闷压抑之情,挥之难去,不思又来 。此其三也 。13k4j国k1jda学iuf57网97n67
有责再看杜甫《中宵》“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两句,也有前人关于这两句的不同评价,谭元春认为“白”字妙,王嗣奭认为:“只‘水’字妙 。星飞于天,而夜从阁上视,忽见白影一道从水过,转盼即失之矣 。公即写入诗,真射雕手 。‘落月动沙虚’亦然 。沙本白,而落月斜光,从阁上望,影摇沙动 。静则实,而动则虚,此如以镜取影者 。”
有责这里笔者认为“落月动沙虚”,是上弦月景象 。上弦月上半夜升起,下半夜落下,月落沙暗,乃虚字之意 。说明杜甫下半夜尚未入眠,愁思之深,可以想见 。另“飞星过水白”,乃瞬间之景 。“落月动沙虚”,乃久立之象 。
有责4、形容词
有责古典诗歌中,形容词的锤炼有时也能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杜诗诸如“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以及“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等诗句中形容词用的都非常好,他用一双善于捕捉世间万物的慧眼观察着周围世界 。针对“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中的“湿”字,北宋学者王彦辅说:
有责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 。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 。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 。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说 。诗言志,信矣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六《曲江对雨》注引)
有责从仇兆鳌的这一段注引,可以看出杜子美用“湿”这个字时,定然是下过一番功夫 。“湿”字以自然取胜,林中花儿被春雨沾湿,艳丽之色,像被胭脂染过一般,姿态宛然俏丽 。也有选本作“落”,然咀嚼再三,也不如“湿”字自然生动之妙 。
有责其它的如柳宗元《渔翁》“欸数乃一声山水绿”中的“绿”字,韩愈说“六字寻常一字奇”,和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形神兼胜之美,两者皆为后人津津乐道, 。
三、结语
有责由上述种种,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的精神可见一斑 。这些所炼之字生动传神,或表情或造境,诗人的情感因此表达更为彻底,读者亦能从中涵咏出兴味 。需要注意的是,炼字是为了让诗意表达更加符合诗人所愿,在创作诗歌时切忌不能进入死胡同 。刻意追求新奇,不仅不会妙笔生花,反而会适得其反,使诗歌显得晦涩难懂,诗之旨诗之趣远矣 。
谁能帮我找几个关于古诗中炼字的例子?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 。“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
有关古诗词当中“炼字”的例子,加上具体的鉴赏,谢谢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敲字先拟的是推字 。但推字无声音,而敲点明了声音,为月夜营造了一份静谧,此为以声写静的方法 。同时,有敲门者,必有应门者,如此深夜,二人相约于此赏月、吟诗,真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又让人想到,白居易的邀友小饮的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所以敲字比推字好 。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字几易其稿,先拟到、过、遍等字,后定为绿字 。此绿字本为形容词,此处用作动词,一语双义,一箭双雕,既写出了颜色,又写出了变化,还带有一丝暖意 。实乃妙手天成 。
郑谷:诗人齐己有《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认为既然叫‘数枝’就不是‘早梅’ 。不如改为‘一枝’ 。齐己认为郑谷说的非常有道理,不仅改了诗,还称郑谷为一字师 。
元代萨天锡有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脍炙一时 。但有一个老头却认为写的不好 。因为,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听、闻”二字,是一个意思 。”所以应改为“看天竺雨 。”萨怀疑这个“看”字没有所本(即前人没有这种用法) 。老头举出一例“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 。”萨才信服 。
古人关于炼字曾有句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又说“吟安一个字,捋断数根须 。”还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可见这是很重要的,诗人大多有这样的例子,流传下来却不太多 。以上几则,愿对您有用 。
诗歌鉴赏之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
又称“炼词”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
如何设问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类型一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
古诗鉴赏里,怎么炼字 我这个是老师讲的,我觉得比较实用 。
练字也可以问做这个字的妙处,主要答题步骤为以下:
一:释字 。即为结合诗句解释这个字的意思,不用翻译全诗,直接说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就行 。
二:点明手法或技巧 。该类大概分为七种
1: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借景抒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惜别之情)
(3)托物言志,如:梅兰竹菊等物
(4)借事抒情,如: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借给家乡写信的小事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2: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排比 双关(“蜡烛有芯还惜别”的“芯”字) 反问 等
3:衬托:
(1)正衬~~烘托,乐景衬乐情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反衬~~对比,乐景衬哀情 如:绝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反衬还包括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如:蝉噪林更静,鸟鸣山更幽 。
4:虚实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5:用典 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6:名次排列(意象组合) 如:铁马秋风大散关 。
《秋思》马致远
7:最后还有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
三:带入诗句 。即为把手法等带入诗句翻译 。
四:分析效果 。效果包括情感和结构 。
结构分(1)句首: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等
(2)句中:承上启下
(3)结尾:呼应或照应上文
还可以答上语言风格1:清新自然2:委婉含蓄,蕴藉3:幽默诙谐等
练字的答题方式就是这些了,我是毕业的高三党,这些都是老师上课总结的,答题时按照格式答基本就不会出大问题 。都是我手打的哦,请采纳吧 。更多

那我再问道化学题(忘了问你文科理科)
额 两个月没做题忘了不少 忘了IO2-是怎么来的了 你告诉我吧........
知道了这个方程式我可能基本就会算了.........
碘单质被氯气氧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