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手下出了几个皇帝,尔朱兆和尔朱荣的关系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魏尔朱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尔朱荣能够在北魏末年的政治舞台翻云覆雨,是因为尔朱氏和北魏皇室拓跋氏本就有着极深的渊源 。
尔朱荣,字天宝,北魏契胡秀容部人 。其部族源于南匈奴,南北朝时其祖先居尔朱川,因以为氏 。尔朱川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部落的居住地,尔朱家世为该地区的部落酋帅 。
北魏太祖时期,尔朱荣之高祖尔朱羽健曾助北魏太祖拓跋皀攻后燕 ,夺取晋阳和中山 ,因功拜散骑常侍 ,北秀容成为尔朱家封地 。
自从尔朱羽健率部随从拓跋珪征战以后,尔朱氏部落就已经成为拓跋鲜卑南征北战的一支劲旅,其祖孙数代一直都为拓跋鲜卑效命沙场 。除了军事上的密切关系外,尔朱氏与拓跋鲜卑还有姻亲关系,这就使得尔朱氏与拓跋氏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强化 。
太和十七年 (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进北魏的汉化改革 。但是尔朱氏并没有随孝文帝南迁,而继续留居秀容川,并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部落制生活方式 。这是因为北魏皇室南迁后需要尔朱氏继续留在秀容川,利用尔朱氏镇防西北边境,统领并、肆一带的军事防务,防御北方的柔然人 。
至尔朱荣之父尔朱新兴时,尔朱家有私奴 8000余家,马数万匹,是当时著名的军阀世家 。
【尔朱荣手下出了几个皇帝,尔朱兆和尔朱荣的关系】尔朱新兴死后,尔朱荣袭爵梁郡公 。据《魏书-尔朱荣传》载, 尔朱荣“及长, 好射猎,每设围誓众, 便为军陈之法, 号令严肃, 众莫敢犯 。”
北魏孝明帝元诩信奉佛教,在洛阳大建佛寺 ,宠信僧人,全国僧尼达 200多万人 。孝明帝又重用侍中元雍、中常侍刘腾 、中书令郑俨等贪财好色、才术空浅之人,朝政极其腐败,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
孝明帝正光四年,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在沃野镇、敕勒族酋长胡琛在高平镇、羌族人莫折大提在北魏的压迫下,纷纷起义 。起义军连败魏军 ,朝野震动 。在这危机之时,尔朱荣广散家财 ,“招合义勇 ,给其衣马”, 组织起一支武装 ,镇压农民起义 。在这个过程中,尔朱荣不断招聘人才、很快便拥有了精骑 1万 ,步兵数万 ,并形成了一个以高欢、元天穆、尔朱兆、贺拔胜、贺拔岳、叱列延庆等人组成的军事集团 。
武泰元年二月,孝明帝被胡太后毒死 。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进军洛阳,杀胡太后 及王公大臣三千余人 ,立元子攸为帝,史称 “河阴之变” 。之后尔朱荣消灭了葛荣领导的最大的一股农民起义军,又平定了山东的邢杲和关中的万俟丑奴等农民军 ,消灭了图谋复辟的北魏宗室元颢,稳固了北魏政权 。
孝庄帝元子攸十分忌惮尔朱荣 ,于永安三年 ( 530年 ) 九月二十五日谋杀了尔朱荣 。尔朱荣死时年仅 38岁 。其长子尔朱菩提亦被害 ,死时年仅 14岁 。
孝庄帝杀害尔朱荣,自然引起尔朱荣手下的不满 。于是,尔朱兆、尔朱世隆等起兵攻入洛阳 ,擒杀孝庄帝 。此后不久,尔朱荣的部将尔朱兆、高欢、宇文泰为了权力分配,相互厮杀,尔朱兆败亡,高欢、宇文泰分别建立了东魏、西魏 。
尔朱荣不同于当时的一些军阀, 而是一个有眼光、有襟怀的人物 。他重用“法令整齐 , 有将领气”的元天穆、高欢,以及有着“贺拔三杰”的贺拔允、 贺拔胜、贺拔岳三兄弟,一改北魏军队颓势,使得他的军队“号令严肃 , 众莫敢犯” 。
“河阴之变” 后,尔朱荣的军事实力臻于鼎盛,成为北魏末期最为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 。但是,尔朱氏集团的强盛局面并没有能够维持很久,随着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刺杀,尔朱氏集团迅速由盛而衰,尔朱氏集团由崛起到兴盛,再到灭亡,其间只有短短的十余年 。
尔朱荣虽然实力强大,但他自恃威强 ,骄傲大意,疏于防范,是他被杀的根本原因 。
其实孝庄帝谋害尔朱荣的消息已经有所泄露,尔朱荣手下也劝过他要加以防备,可是尔朱荣并不以为意,“每入谒帝 ,从人不过数十,皆不持兵仗”,终于在永安三年 ( 530年 )一次谒帝时 ,被孝庄帝杀害 。
尔朱荣相当迷信,崇奉占卜 。他发动“河阴之变后”,完全有能力称帝 。然而尔朱荣根据占卜得出自己没有天子命的结论,“乃迎庄帝”,结果自己反而被这个自己迎立的皇帝杀死,这也是他没有占卜到的吧 。
尔朱荣死后,是什么原因使得尔朱荣的集团迅速衰败呢?
首先,尔朱氏集团出现了内讧 。在尔朱氏集团中,尔朱荣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相对比较高,因此当他作为集团的领导核心时,还能够有效驾驭其军事政治集团的运转,对于集团内部出现与潜在的分裂倾向或离心因素,基本上还能控制得住 。但随尔朱荣被杀,尔朱氏集团内部潜在的权力争夺及离心倾向就开始浮出水面,特别是领导层的权力争夺愈演愈烈,甚至尔朱氏家族内部也出现了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尔朱度等人之间的争斗 。
尔朱氏集团是一个主要靠武力攻讨起家的君正集团,其领导层的整体政治素质不高,特别是核心领导层 。这也是尔朱氏集团迅速衰败的重要原因 。
众所周知,一个政治军事集团的盛衰强弱,一般来说主要取决于这个集团领导层的素质 。由于尔朱氏集团是建立在部落制基础之上封闭性很强的武力集团,其领导层基本上出自胡化色彩浓厚的尔朱部落或与其邻近的鲜卑化六镇军将,这样的武力集团单纯的军事战斗力可能很强,他们在攻城掠地的野战中可能所向无前,而一旦局势稳定、安邦治国,它缺乏治国良策的先天不足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尔朱氏集团领导层政治智慧不足以领导这个集团有更大发展,尤其是处于最核心部分的尔朱氏人物,几乎都是有野战之力而无经邦之才的武夫,除尔朱荣以外,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世隆是志识无远,“所争唯权势,所好惟财色,天下失望,人怀怨愤,遂令劲敌得容觇间,心腹内阻,形影外合 。是以广阿之役,叶落冰离;韩陵之战,土崩瓦解 。”
北魏的官僚队伍因为“河阴之变”而遭灭顶之灾,国家机器基本陷于瘫痪 。虽然尔朱荣事后采取了包括向朝廷谢罪、为死难者加官进爵等措施,企图重建国家官僚体系 。然而终究由于“河阴之变”已将北魏的职官体系基本摧毁,所以尔朱荣的这些措施不足以重建国家机器 。在这种情况下,尔朱荣遂又开始放手招官,试图构建一套新的政权体系,但由于尔朱氏集团的自身落后性、野蛮性,根本就没有治国方策,其选拔官吏根本就没有任何章程而只能是任人唯亲,尔朱荣掌控下的北魏朝廷,吏治更加腐败混乱 。
尔朱氏集团的大部分成员是鲜卑胡人,所以它与洛阳汉化集团之间存在不可弥合的鸿沟或无法调和的矛盾,尔朱氏集团在控制北魏朝政后所采取的统治措施,无不是对六镇反汉化势力做法的继承而与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背道而驰 。作为集团的最高领导,尔朱荣在控制朝政的过程中,不但没有设法去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反而采取了一系列加剧彼此对立 。结果使得胡汉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并最终造成尔朱氏集团的败亡 。, 如果尔朱荣当能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那么这个盛极一时的军事政治集团是不会转瞬之间就烟消云散的,毕竟一味依恃武力是不能长久的 。所以说,胡汉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乃是造成尔朱氏集团快速衰败的深层原因 。
虽然尔朱氏集团在北魏末年的政坛稍纵即逝,但它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
高欢是尔朱氏集团的骨干分子,正是在随尔朱氏东征西讨的过程中,高欢积聚起庞大的军事实力,尔朱氏的决策失误则为他进一步扩充实力提供了方便 。同样,宇文泰起家的资本也基本上是尔朱集团的旧部 。所以说,尔朱荣死后,形成的以高欢、宇文泰为核心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正是尔朱氏在魏末政治舞台活动之后所遗留下来的最大政治遗产,北魏灭亡之后中国北方对抗格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是尔朱氏集团一分为二之后所展开的内部争斗 。
北魏末年的政治变动为尔朱氏乘时而起提供了条件,在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很快形成了一个以尔朱荣为核心的军事政治集团 。这个集团以武力起家而盛极一时,凭借其强大军事实力一度掌控了北魏的朝政 。但由于尔朱氏集团自身的落后性与野蛮性,使得它在掌握政权以后没有
能够适时调整统治政策,而是继续坚持其暴力屠杀的方针,公然与汉化主流敌对,结果引起了朝野各种势力、社会各个阶层的一致反对 。随着集团创始人尔朱荣被杀,这个强悍一时的军事政治集团很快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 。
尔朱氏由盛而衰以至于败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胡汉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则是其中深层因素,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尔朱氏集团的失败乃是胡化势力与汉化势力对抗的结果,是胡汉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造成了尔朱氏的最后败亡 。
尔朱氏集团虽然在历史舞台上稍纵即逝,但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却十分深远 。由尔朱氏集团分裂、孕育出来的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这两大军事集团再一次在北方中国形成了对峙局面,东西对抗的政治格局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朝对南朝军事优势,又使得天下形势一度演变为北齐、北周与南方梁陈政权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从而延续了中国分裂的局面,迟缓了中国实现再次统一的进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