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状况,东汉末年之后

东汉和曹魏 , 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两个王朝 。就东汉来说 , 东汉(25年—220年) ,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 , 传八世共十四帝 , 享国一百九十五年 , 与西汉统称两汉 。在东汉历史上 , 小皇帝可以说是频繁出现了 。比如汉殇帝这位皇帝 , 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在此之后 , 汉孝冲帝、汉孝质帝等皇帝 , 都属于小皇帝的情况 。至于东汉末年的汉少帝 , 汉献帝 , 即位之初都非常年幼 。不过 , 尽管小皇帝频繁出现 , 但是 , 东汉还是维持了190多年的历史 。
而就曹魏来说 , 魏国(220年12月—265年12月)是三国时期割据势力之一 , 后世史家多称曹魏 , 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 , 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 。对于魏国来说 , 只存在了40多年的历史了 。究其原因 , 显然和高平陵之变存在直接的关系 。在高平陵之变中 , 曹魏之所以大权旁落 , 显然和曹芳这位小皇帝无法掌权存在直接的关系 。那么 , 问题来了 , 东汉频出小皇帝还能维持190多年 , 为何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 , 就没落乃至于迅速灭亡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 , 东汉出了很多位小皇帝 , 但是 , 其还能坚持接近200年 。但是 , 曹魏仅仅因为曹芳这一位皇帝 , 就被司马懿篡夺了大权 , 最终被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所取代 。究其原因 ,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 , 虽然我们现在用东汉来称呼刘秀建立的王朝 , 但是 , 这只是后世的称呼 , 实际上东汉就是西汉的延续 , 也即二者都被称之为汉朝 。因此 , 对于东汉来说 , 尽管频出小皇帝 , 可是汉朝数百年的威望还是在的 , 也即汉室的影响力是比较深厚 , 这不仅会让乱臣贼子背负较大的压力 , 也会让更多的文臣武将支持汉朝 。
一定程度上 , 尽管到了四分五裂的东汉末年 , 汉献帝作为天子的影响力还是在的 , 至于刘备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号 , 依然能够聚焦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忠于汉室的力量 。而就想要篡汉自立的曹操来说 , 到死也没有登基称帝 。凡此种种 , 都凸显出汉朝的强大影响力 。所以 , 在东汉还是大一统王朝的时候 , 这些小皇帝的出现 , 并没有让天子彻底大权旁落 , 也即等到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 , 还是可以收回大权的 。比如到了东汉末年 , 汉灵帝显然不是一位被架空的傀儡皇帝 , 这和曹魏历史上的曹芳、曹髦、曹奂等皇帝 , 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 。

对于曹魏来说 , 虽然魏文帝曹丕的皇帝之位 , 是由汉献帝刘协禅让的 。但是 , 曹魏至始至终 , 都没能一统天下 , 彻底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再加上曹魏建立的时间不是太长 , 威望和影响力都不能和汉朝同日而语 。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 , 连不少曹氏、夏侯氏等宗室力量都没有反抗 , 这自然加快了曹魏的灭亡了 。也即相对于东汉王朝 , 曹魏的底蕴还够深厚 , 面对司马懿这样篡夺大权的大臣 , 缺乏制约的力量 。
另一方面 , 对于东汉来说 , 虽然出现了比较多的小皇帝 , 但是 , 宦官、外戚、世家大族等多股力量的相互制约 , 确保了东汉皇帝的地位 。汉章帝时期开任用外戚之先河 。汉章帝死后 , 汉和帝刘肇十岁继位 , 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倚仗窦氏戚族 , 导致外戚开始篡夺大权 。永元四年 , 汉和帝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 。自此之后 , 外戚和宦官之间的反复较量 , 成为东汉王朝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不过 , 宦官权力最大 , 也很难威胁到皇帝的位置 , 而外戚因为在朝堂之上有宦官作为对手 , 在各个地方还有世家大族形成制约 , 也很难威胁东汉皇帝的宝座 。

值得注意的是 , 作为大一统的王朝 , 东汉在没有遇到巨大的内忧外患时 , 很难发生篡权甚至篡位的情况 。众所周知 , 汉高祖刘邦早在西汉建立之初 , 就在白马之盟中约定“非刘氏而王 , 天下共击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并且 , 权臣不仅难以称王 , 连公爵都难以获得 。在两汉历史上 , 应该只有王莽、曹操等极个别权臣曾获得了公爵的待遇 , 这还都发生在朝代的末期 。如果是在初期或者中期的话 , 王莽和曹操都会成为众矢之的 , 遭到各地势力的讨伐 。
而就曹魏来说 , 则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 , 毕竟还有蜀汉和东吴这两个对手的存在 。于是 , 相对于东汉 , 曹魏则更加倚重武将 , 导致武将逐渐篡夺了大权 。在曹魏前中期 , 还有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等宗室武将 , 以此避免大权旁落的情况出现 。不过 , 在宗室武将走向衰落之后 , 曹魏因为没有东汉的外戚、宦官等势力 , 这让司马懿等士族逐渐篡夺了大权 , 乃至于完成了取代曹魏的过程 。对于曹魏来说 , 虽然吸取了东汉的教训 , 严格防止外戚和宦官干预朝政 , 不过 , 大家都明白过犹不及这个道理 。如同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一样 , 除掉魏忠贤等宦官势力后 , 只会让文官不断坐大 , 从而让自己束手无策 。

最后 , 公元184年 , 黄巾起义爆发 , 东汉朝廷根本无力平叛 , 在黄巾军冲击下 , 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决定饮鸩止渴 , 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 , 虽成功平定了黄巾起义 , 但却使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 。公元189年 , 汉灵帝去世 , 汉少帝刘辩即位 。外戚何进官拜大将军 , 掌控朝廷 , 志于铲除宦官势力 , 但何太后反对 , 袁绍提出建议 , 让董卓进京 , 逼迫何太后答应 。结果 , 经过激烈的较量之后 , 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都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 。而这 , 自然让董卓趁势篡夺了东汉朝廷的大权 , 并最终将东汉推向灭亡 。
与此相对应的是 , 就曹魏来说 , 本来指望宗室力量和士族力量可以形成平衡 。但是 , 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 , 曹丕对于宗室的打压和限制 , 逐渐让宗室力量走向了衰落 , 也即司马懿等士族力量逐渐超过了曹魏宗室 。当然 , 在这一过程中 , 还是有不少比较偶然的因素 , 比如大将军曹爽的应对措施 , 司马懿的年龄等 。咸熙二年(265年) , 司马炎篡魏 , 改国号为晋 , 曹魏灭亡 。对于曹魏来说 , 存在时间不到60年 , 这无疑和东汉形成了天壤之别 。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 , 主要还是曹魏内部势力格局的失衡 , 而不仅仅是曹芳等小皇帝 。对此 , 你怎么看呢?
【东汉末年的状况,东汉末年之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