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清明,重阳,七夕的诗有哪些?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 。
纤纤摸素手 , 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 , 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 , 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 , 脉脉不得语 。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 须邀织女弄金梭 。
年年乞与人间巧 , 不道人间巧已多 。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 应非脉脉与迢迢 。
家人竟喜开妆镜 , 月下穿针拜九宵 。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 千声玉佩过玲玲 。
别离还有经年客 , 怅望不如河鼓星 。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渡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 新词传唱《牡丹亭》 。
伤心拍遍无人会 , 自掐檀痕教小伶 。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 唱罢厅红晚气凉 。
烟外柳丝湖外水 , 山眉澹碧月眉黄 。
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 , 途中属暮春 。
可怜江浦望 , 不见洛桥人 。
北极怀明主 , 南溟作逐臣 。
故园肠断处 , 日夜柳条新 。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谢新恩
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 , 满阶红叶暮 。
又是过重阳 , 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 , 
紫菊气 , 飘庭户 , 晚烟笼细雨 。
雍雍新雁咽寒声 , 愁恨年年长相似 。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 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
开筵面场圃 , 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 。
关于七夕的古诗词诗句 天衢启云帐 , 神驭上星桥 。初喜渡河汉 , 频惊转斗杓 。
馀霞张锦幛 , 轻电闪红绡 。非是人间世 , 还悲后会遥 。
七夕
(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 , 天高鹊夜飞 。妆成应懒织 , 今夕渡河归 。
月皎宜穿线 , 风轻得曝衣 。来时不可觉 , 神验有光辉 。
七夕曝衣篇七夕
(唐)沈佺期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 , 披香画阁与天连 。
灯火灼烁九微映 , 香气氛氲百和然 。
此夜星繁河正白 , 人传织女牵牛客 。
宫中扰扰曝衣楼 , 天上娥娥红粉席 。
曝衣何许曛半黄 , 宫中彩女提玉箱 。
珠履奔腾上兰砌 , 金梯宛转出梅梁 。
绛河里 , 碧烟上 , 双花伏兔画屏风 , 四子盘龙擎斗帐 。
舒罗散縠云雾开 , 缀玉垂珠星汉回 。
朝霞散彩羞衣架 , 晚月分光劣镜台 。
上有仙人长命绺 , 中看玉女迎欢绣 。
玳瑁帘中别作春 , 珊瑚窗里翻成昼 。
椒房金屋宠新流 , 意气骄奢不自由 。
汉文宜惜露台费 , 晋武须焚前殿裘 。
七夕赋咏成篇
唐·沈叔安
皎皎宵月丽秋光 , 耿耿天津横复长 。
停梭且复留残纬 , 拂镜及早更新妆 。
彩凤齐驾初成辇 , 雕鹊填河已作梁 。
虽喜得同今夜枕 , 还愁重空明日床 。
七夕诗
(唐)赵璜
乌鹊桥头双扇开 , 年年一度过河来 。
莫嫌天上稀相见 , 犹胜人间去不回 。
欲减烟花饶俗世 , 暂烦云月掩楼台 。
别时旧路长清浅 , 岂肯离情似死灰 。
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 , 含情七夕多 。
扇风生玉漏 , 置水写银河 。
阁下陈书籍 , 闺中曝绮罗 。
遥思汉武帝 , 青鸟几时过?
七夕
(唐)权德舆
佳期人不见 , 天上喜新秋 。
玉佩沾清露 , 香车渡浅流 。
东西一水隔 , 迢递两年愁 。
别有穿针处 , 微明月映楼 。
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
(唐)权德舆
外孙争乞巧 , 内子共题文 。
隐映花奁对 , 参差绮席分 。
鹊桥临片月 , 河鼓掩轻云 。
羡此婴儿辈 , 吹呼彻曙闻 。
和长孙秘监七夕
唐·任希古
二秋叶神媛 , 七夕望仙妃 。
影照河阳妓 , 色丽平津闱 。
鹊桥波里出 , 龙车霄外飞 。
露泫低珠佩 , 云移荐锦衣 。
更深黄月落 , 夜久靥星稀 。
空接灵台下 , 方恧辨支机 。
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
唐·任希古
秋风始摇落 , 秋水正澄鲜 。
飞眺牵牛渚 , 激赏镂鲸川 。
岸珠沦晓魄 , 池灰敛曙烟 。
泛查分写汉 , 仪星别构天 。
云光波处动 , 日影浪中悬 。
惊鸿絓蒲弋 , 游鲤入庄筌 。
萍叶疑江上 , 菱花似镜前 。
长林代轻幄 , 细草即芳筵 。
文峰开翠潋 , 笔海控清涟 。
不挹兰樽圣 , 空仰桂舟仙 。
和李公七夕
唐·任希古
落日照高牖 , 凉风起庭树 。
悠悠天宇平 , 昭昭月华度 。
开轩卷绡幕 , 延首晞云路 。
层汉有灵妃 , 仙居无与晤 。
履化悲流易 , 临川怨迟暮 。
昔从九春徂 , 方此三秋遇 。
瑶驾越星河 , 羽盖凝珠露 。
便妍耀井色 , 窈窕凌波步 。
始阅故人新 , 俄见新人故 。
掩泪收机石 , 衔啼襞纨素 。
惆怅何伤已 , 裴回劳永慕 。
无由西北归 , 空自东南顾 。
关于七夕的诗句? 唯借烈酒万般思 奈惜丹桂空留香 玉盘轻舞寂寞纱 恐惊钩月随西下 今朝弦月梦相依 更鼓催促无人回 流水聆听相思语 折柳相送待七夕 年年七夕今又至 翩翩飞鹊各不同 银河渡桥人依旧 相思离苦化雨愁 和青鸟七夕诗 青云直上九宵去 鸟鹊相随银河里 话别牛郎织女情 七七相会泪如雨 夕阳不肯西山坠 绝唱千古无人比 银河天际开 , 相思两界来 。鹊搭情义桥 , 雨诉别离愁 。七夕诗 风雨七夕夜啸之 七夕 , 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 , 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 , 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 , 窗外风雨如晦 , 吾独坐陋室 , 听一曲《尘缘》 , 合成诗韵一首 , 觉放诸古今 , 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日暮晴空起墨云 , 无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 。风雨七夕计已久 , 炎凉人事亦非鲜 。年来惯作孤灯读 , 哪管晴天或雨天. 七夕啸之 一纸书成寄不成 , 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 , 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似易水 , 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 , 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  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 ,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 脉脉不得语 。?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  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  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  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 , 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 , 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 , 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 , 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  明月试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  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  月下穿针拜九宵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 , 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 , 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 , 别经年 , 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 , 咫尺凉蟾亦未圆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 , 不及卢家有莫愁?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 , 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 , 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 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 , 惆怅佳期又一年 。?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 , 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 , 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 , 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 , 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 , 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 , 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 , 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 , 天上日应殊 。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 , 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 , 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 ,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 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  尽夜长悬丝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 , 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 , 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 , 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 , 河汉三更看斗牛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 双星良夜 , 耕慵织懒 , 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 ,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 , 争如休见 , 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 , 倒添了新愁归去 。?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 草际鸣蛩 , 惊落梧桐 ,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 浮槎去 , 不相逢 。星桥鹊驾 , 经年才见 ,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 醍儿雨 , 醍儿风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 炎光初谢 ,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 , 天如水 , 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 , 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 , 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 , 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 , 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 , 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 , 占得欢娱 , 年年今夜 。集七夕的诗句 “今日人间七月七 , 天上牛郎会织女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 , 俗称“七夕” , 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 , 又叫“乞巧节” 。在这样的晚上 , 遥望那条天河 , 让人想到了关于七夕
寻有关七夕的诗词 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 ,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 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 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 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 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 山眉澹碧月眉黄 。牵牛织女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  七夕谁见同?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 , 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 , 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 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 , 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  明月试看看 。乞巧歌 乞手巧 , 乞貌巧; 乞心通 , 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情人庙庙联 真情无人见 , 假情天有知 。(情人庙供奉牛郎织女 , 位于台北) 情人庙鸡心石上刻小诗 情人双双到庙来 , 不求儿女不求财 ,  神前跪下起过誓 , 谁先变心谁先埋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 , 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 , 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 , 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 , 天上日应殊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 , 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 , 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 , 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 , 迢迢问斗牛 。·牵牛织女 七夕 唐 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 ,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 年年并在此霄中 。白居易 , 唐代著名诗人 。此诗虽短 , 但天上人间 , 欢情与离恨 , 都有涵盖 , 可谓言简意赅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 , 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 , 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 , 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 , 惟与蜘蛛乞巧丝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 , 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 , 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 , 别经年 , 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 , 咫尺凉蟾亦未圆 。晏几道(约1030约1106) , 字叔原 , 号小山 , 著有《小山词》 。本词以宋朝关于鹊鸟误传使牛郎织女只有一天相聚时间的说法入手 , 先写鹊鸟误传的遗憾 , 后写分别的离愁别恨 , 指出牛郎织女虽有相会但终归是悲剧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 ,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 , 天如水 , 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 , 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 , 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 , 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 , 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 , 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 , 占得欢娱 , 年年今夜 。七夕 祖咏 闺女求天女 , 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 , 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 ,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 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 , 耕慵织懒 , 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 ,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 , 争如休见 , 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 , 倒添了新愁归去
写七夕的诗句 民间有俗语说:“今日人间七月七 , 天上牛郎会织女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 , 俗称“七夕” , 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 , 又叫“乞巧节” 。??由于织女心灵手巧 , 在凡间曾把织布、绣花的技巧传授给妇女们 , 因此 ,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 , 趁着织女与牛郎团圆之时 , 女孩们为之祭拜 , 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 , 祈望美满幸福 。????在这样的晚上 , 遥望那条天河 , 让人想到了关于七夕的无数诗词 。这一天 , 比泊来的情人节 , 更多了一种传统的、古典的韵味与诗意 。??这一天 , 我们古人总会望着银河两岸的牵牛星与织女星 , 想象着他们一年仅一夕的相会 , 该是如何的让人断肠 。对着茫茫的星空 , 那些诗词 , 就喷涌而出了 。??关于七夕的诗 , 最为经久传唱的 , 应该是秦观的那首《鹊桥仙》:??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这样两句 , 给了相爱却无缘的人多少安慰与期待 。唯借烈酒万般思 奈惜丹桂空留香 玉盘轻舞寂寞纱 恐惊钩月随西下 今朝弦月梦相依 更鼓催促无人回 流水聆听相思语 折柳相送待七夕 年年七夕今又至 翩翩飞鹊各不同 银河渡桥人依旧 相思离苦化雨愁 和青鸟七夕诗 青云直上九宵去 鸟鹊相随银河里 话别牛郎织女情 七七相会泪如雨 夕阳不肯西山坠 绝唱千古无人比 银河天际开 , 相思两界来 。鹊搭情义桥 , 雨诉别离愁 。七夕诗 风雨七夕夜啸之 七夕 , 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 , 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 , 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 , 窗外风雨如晦 , 吾独坐陋室 , 听一曲《尘缘》 , 合成诗韵一首 , 觉放诸古今 , 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日暮晴空起墨云 , 无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 。风雨七夕计已久 , 炎凉人事亦非鲜 。年来惯作孤灯读 , 哪管晴天或雨天.七夕啸之 一纸书成寄不成 , 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 , 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似易水 , 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 , 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 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 ,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 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 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 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 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 , 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 , 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 , 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 , 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 明月试看看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 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 月下穿针拜九宵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 , 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 , 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 , 别经年 , 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 , 咫尺凉蟾亦未圆 。《马嵬其二》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 , 不及卢家有莫愁?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 , 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 , 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 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 , 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 , 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 , 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 , 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 , 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 , 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 , 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 , 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 , 天上日应殊 。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 , 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 , 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 ,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 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 尽夜长悬丝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 , 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 , 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 , 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 , 河汉三更看斗
关于七夕的诗词有哪些? 七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 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街夜色凉如水 , 卧看牵牛织女星 。
七夕
宋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 , 须邀织女织金梭 。
年年乞与人间巧 , 不道人间巧已多 。
七夕
清 吴绡
星光历历汉悠悠 , 怅望双星独倚楼 。
莫谓人间多别恨 , 便疑天上有离愁 。
梁清谪去谁相伴 , 子晋归来合公游 。
惟有月娥应最妒 , 一轮风露不胜秋 。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 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 , 穿尽红丝几万条 。
七夕
宋 仇远
河鼓天孙各老成 , 无愁可解任秋声 。
痴儿笑月羞眉曲 , 稚女穿针斗眼明 。
夜半且分瓜果供 , 天中岂识别离情 。
未能免俗消光景 , 醉卧西风梦亦清 。
七夕
唐 李贺
别浦今朝暗 , 罗帷午夜愁 。
鹊辞穿线月 , 花入曝衣楼 。
天上分金镜 , 人间望玉钩 。
钱塘苏小小 , 更值一年秋 。
七夕
唐 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 , 青霞断绛河 。
天街七襄转 , 阁道二神过 。
袨服锵环佩 , 香筵拂绮罗 。
年年今夜尽 , 机杼别情多 。
关于七夕的诗句1、《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 年年并在此宵中 。译文: 抬头仰望明月长空 , 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 。每一年的这一天 , 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2、《鹊桥仙·七夕》 宋代:苏轼 缑山仙子 , 高清云渺 , 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 , 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 , 银河波浪 , 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 , 风雨散、飘然何处? 译文: 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 , 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 。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 , 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 , 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 。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 , 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3、《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 ,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 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 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 。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 , 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4、《他乡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 , 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 , 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 , 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 , 迢迢问斗牛 。译文: 身在他乡恰逢乞巧 , 看着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羁旅愁绪更甚 。远离故土 , 不见妻子月下穿针 , 心中空空只余孤寂 , 怀念家乡 。微风拂过带走盛夏的炎热 , 新月当空 , 初秋已快来临 。是谁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的看着银河?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 。5、《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 浮槎去 , 不相逢 。星桥鹊驾 , 经年才见 ,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 霎儿雨 , 霎儿风 。译文: 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 , 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 , 由眼前之景 , 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 , 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 , 无由相会 。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 , 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 , 游来荡去 , 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 , 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 , 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 , 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 , 再看天气阴晴不定 , 忽风忽雨 , 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有关中国重大节日的诗句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 , 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 , 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 , 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 , 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 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 , 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 , 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 , 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 , 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习俗 ,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 , 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 古人称其为“宵” ,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 , 历史悠久 , 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 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 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 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 ,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 , 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 , 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 ,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 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 , 妇女们穿针乞巧 , 祈祷福禄寿活动 , 礼拜七姐 , 仪式虔诚而隆重 , 陈列花果、女红 , 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 , 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 , 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 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 , 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中秋祭月 ,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 , 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 , 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 ,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 金秋九月 , 天高气爽 , 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 , 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求采纳 , 赞同】
关于清明节的诗词关于清明节的诗词: 1、《鹊踏枝·清明》【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 , 杨柳风轻 ,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 红杏开时 , 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 , 惊残好梦无寻处? 红杏在二月开放 , 清明节是在三月份 , 时序在向前推移 , 春光逐渐消逝 。“一霎”二字 , 透露了对幸福、欢乐消逝得快速的伤感 , 也是对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 。2、《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 , 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 , 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此词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的美 , 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 , 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 , 领受节日的欢乐 , 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
有哪些关于春节、元霄、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的诗词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春节的诗词: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 ,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 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 , 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 , 云有痴呆召人卖
春节民风民俗:关于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 头长尖角 , 凶猛异常 , 年”兽长年深居海底 , 每到除夕 , 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 因此每到除夕 , 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 , 逃往深山 , 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 , 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 , 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 , 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 , 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 , 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 , 但老人坚持留下 , 众人见劝他不住 , 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 , 突然传来爆竹声 , “年”兽混身颤栗 , 再也不敢向前凑了 ,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 , 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 , 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 , “年”兽大惊失色 , 仓惶而逃.
第二天 , 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 , 发现村里安然无恙 , 这才恍然大悟 , 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 , 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 , 每年的除夕 , 家家都贴红对联 , 燃放爆竹 , 户户灯火通明 , 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 , 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太多了 , 放不下 , 自己去百度吧
【中国古代关于清明,重阳,七夕的诗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