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应当读点诗词的论点是什么

论点在于:大家都读诗词就能够对诗词这一文化有所关注和了解,并能够真心的去欣赏这些文化 。诗词也需要发展,需要大家去欣赏它,去创作它 。诗词没有过时,它还是具备发展的前景的 。大家都来读诗词才能够让诗词这一文化得以传承,如果都不读诗词了,那么诗词将会失去传承 。没有人读诗词,那么就会很少有人去写这些诗词了 。有人读诗词,就有人有心思去创作诗词来供人阅读,这样诗词文化才能够更好的繁荣发展 。
大家都应当读点诗词阅读问题答案
一、首先关注诗歌的题目 在诗歌鉴赏中,对诗歌的题目进行关注,有时会获得出乎意料的帮助 。
如李白的《送友人》这首诗的诗题就直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作,再对诗歌的内容细加分析,我们就清楚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惜别之情 。
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题名点明时间、地点,为我们理解内容作了铺垫 。
白朴的《天净沙·秋》题名交代了作者所描写、咏叹的季节,为我们的分析指明了方面 。
可见,分析诗歌不能忽略从题目入手 。
二、其次关注诗歌的作者 诗歌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离不开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也离不开产生诗作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刺激 。
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推行新法受到挫折,辞去宰相职务,回到金陵家中闲居时所作 。
当时的王安石绝口不提国事,终日的游山玩水,关心农事 。
诗歌描写了诗人所居住的乡间优美的自然景色和闲适的乡村生活,反映了诗人在辞去一切杂务退隐后的淡泊与宁静的心情 。
【大家都应当读点诗词的论点是什么】不了解作者的这段经历,也许你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在褪尽繁华过后的悠然与宁静,也许也就将这首诗当作是一首普通的描写山村景物的诗歌来赏析 。
另外,分析诗歌,如果能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也会对我们鉴赏诗歌带来一定帮助 。
如我们了解了苏轼“词开豪放一派”,那么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豪迈的英雄气概就易如反掌了 。
了解了李清照的词婉约凄切,那么理解《一剪梅》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又有何难处呢? 当然也应该注意的是,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
比如苏轼是北宋豪放词派之首,但是他的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却是写得清丽温婉 。
三、再者用想象和联想手法去理解诗歌 诗人创作诗歌的重要手段是想象和联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来创造意象 。
那么,要理解诗歌,也要凭借想象和联想 。
这些想象和联想很可能对深入理解诗词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在理解这句诗句的时候,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马上就会在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沉船旁边,有千舟扬帆驶过;老病倒下的枯干前,有万树郁郁葱葱”,再展开联想,作者不会只是在说“沉舟”和“病树”吧?对了,应该说的是作者本人对未来人生的一种信念 。
再联系之前对仕宦沉浮、世事变迁的感慨,我们读出了作者情感的转变,也读出了作者在困境中坚忍不拔的意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