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陆游写的诗 形容梦境很高级的词语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并希望能早日收复中原 。他矢志报国,却被奸臣排挤 。虽然频遇挫折,仍未改变初衷 。诗人在晚年安居故园,却心系社稷,不时地赋诗感慨自己的愤懑不平 。

有一天晚上他和往常一样翻看诗书,但没多久就感到困倦 。估计是白天太过劳累,加上年岁已高,所以很快就进入梦乡 。下面介绍陆游很冷门的一首七律,梦中所得,一气呵成,却清秀如画 。

梦游镜湖
南宋: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其诗平易晓畅、章法谨严,更饱含爱国热情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宁宗庆元二年,是诗人据梦中所得而补写 。当时诗人72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此诗描写镜湖一带的旖旎风光,素丽相映,令人心醉 。

这首诗的原题是: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 。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由于文字太多,加以简化 。

时值初夏,连日多雨 。诗人平时每日都要去田地里耕作,即使下着大雨,依然不改变这个习惯 。虽然生活艰苦,但总算可以丰衣足食,诗人生活恬淡,也非常知足,所以晚上也睡得踏实 。

首联就描写梦境中的经历,“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放翁与友人坐在竹篾编成的船篷里,在淡烟缭绕的湖泊中飘然来往 。露箬霜筠,指带着霜露的竹篷 。箸,指竹叶 。筠竹皮,即青篾 。

小船在湖面上悠悠荡荡,诗人也觉得恍恍惚惚,不知不觉就前进了很远 。只是眨眼间,他们就来到了一个菱市,诗人依稀记得这里还有一位好友,“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陆游乘小舟偶然经过这里,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就在长满萍草的湖岸坐下来,并放下钓竿 。

“偶经、却拣”,前后呼应,用语灵动,更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显示出诗人不拘形迹、淡然自若 。任凭时光穿梭,不管沧桑巨变,诗人早已修炼得平静悠然 。

诗人一边钓鱼,一边欣赏着湖岸旁的风景,“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诗人陆游写的诗 形容梦境很高级的词语】 。”刚下过雨,白荷散发出一阵阵的清香;红蜒稍停一下便又飞去,雨后翅湿,似乎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菡萏,荷花的别名 。

雨过天晴,荷花立刻就抖擞精神,再次亭亭玉立,不负大好时光;而蜻蜓却有点力不从心,只好在花瓣上驻留休息 。“白菡萏、红蜻蜓”,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令人赏心悦目 。“香、弱”二字,也将视觉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

最后诗人问诸公:“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诗人其实是在梦里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 。

这两句不再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却充满了生活情趣,诗人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了网红人物,非常符合梦境中的臆想 。吴中:山阴、江浙一带均可称吴中 。团扇绢制圆扇,又称纨扇 。

陆游一生勤恳耕读,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也让后世读者从中得到了很多启迪和教育 。每次吟咏其《卜算子·咏梅》,都会为其卓越不凡的胸襟而鼓掌;每次诵读其《示儿》,也被跃然纸上的爱国之情而感染 。

而这首诗看似描写梦境,其实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只不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将其平时的积累进行再创作,从而更显得一气呵成,不仅灵动飞扬,而且充满生活的乐趣,也让人爱不释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