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端是什么含义,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节来了,在民间,有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也比较多,比如包粽子、挂艾草、划龙舟等等 。那么端午节的端是什么含义?下面一起来看看 。
端午节的端是什么含义初始 。
端午节的端字表示开头、初始,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 。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 。书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以“端”来称呼,如称“端五”,也即“初五” 。
【端午节的端是什么含义,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 。从米,葼声 。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 。《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 。以恶鸟,故食之 。”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
而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但是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由此可见,历史悠久的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