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本怎么用

1、纠错本要分学科
对于文理两大学科而言,又应有所侧重,对于文科,因书写量较大,如纠错过于详细,会增加劳动量,所以,文科重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如错别字,错误读音,错写单词,错用词组,错误语法句型,错记的历史人名、地名、事件等常识,以及易答错题型的答题要点等;对于理科,不能仅满足于修正答案,更要写清答题步骤,尤其是填空题、选择题,所涉及到的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更应写出来龙去脉 。
2、纠错要因人而异
对于学习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应该是见错必纠,力求精益求精;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可降低要求,尤其是理科中难度太大的题可让他们自由选择纠或不纠;而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则只需完成基础知识的纠错 。量力而行,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找到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远比为纠错而纠错效果要好得多 。
3、纠错要及时
理论上应遵循“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当天出现的错误,当天必须在原出错地纠正过来,并尽可能地在纠错本上体现出来,如实在来不及在纠错本上纠正,周末必须补上 。只有及时纠正,才能印像深刻,也才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好习惯 。当然这其间少不了老师的督促,尤其是学习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而且老师的经常督促也会让学生意识到纠错的重要性,有助于让学生把纠错行为更快地形成常态 。
4、纠错要详实
每次纠错都要写清出错地,如哪一课,哪一章节,书本哪一页,哪一张测试卷等,以便学生把错题和相应知识联系起来理解 。对于理科错题要写清正确的解题步骤,必要时还可呈现出错状态,以便于对比分析 。千万不要一发现错误就认为是粗心大意,要知道绝大多数所谓的粗心大意背后都有深层原因,要么是知识缺陷,要么是答题技巧的欠缺,不容忽视 。要全面分析 。做错的题目 。把做错的原题在纠错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来贴在纠错本上,并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要在纠错本上 。正确解题思路 。当老师讲解出正确答案时,同学们手随着老师的讲解,最后按老师讲的正确思路,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 。出错原因 。现在只是把题目和正确的答案写下来,没有错题反思,这样不容易总结,也没有明确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记录时要重点分析出错原因 。一题多解 。哪种方法更好,有无其它方法,对比归纳,思维求异 。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 。一题多变 。能否变通一下,一题多变,思维发散 。这一环节考虑到难度有些大,可以对优等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首先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 。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 。其次改编错题,一题多变,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 。初始阶段,可要求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 。
5、纠错后要总结
【纠错本怎么用】要引导学生善于在同一课题、同一章节、同一学科的错题中寻找共性问题,把章节复习、学科复习与错题建立联系,在错题中发现疏漏,寻找突破口,在错题中细化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
6、要经常翻阅纠错本
温故而知新,要帮助学生养成经常翻阅、研读、背诵、试做纠错本的习惯,通过反复体悟,对确实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作出相应标记,不甚熟练的错题要继续请教老师,找到症结 。而老师也应经常查看学生的纠错本,让学生的纠错本成为课堂教学的晴雨表,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中存在共性的问题要及时作出调整,及时解决,再次跟踪反馈,对个别学生常出错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