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有名的一首诗 王维的诗有哪些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
日子,在风风雨雨中逝去;生活,在忙忙碌碌中度过 。
看着眼前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你的内心是否还淡然如初?
或许,谁也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
但我的内心,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王维和他的作品:
有人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他是人才 。
然而,《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却首推他,反倒把李白放到末位 。
按理说,李白狂放不羁,杜甫心系苍生 。他俩都志向高远 。
然而只有他,在这二者中间,用禅意将自己的人生填满,也启发了后世 。

他那许多看似不着痕迹的句子,却是一句句佛家的偈语 。
初读之只觉得美,细品之却充满着哲理,一股淡然清雅的气息扑面而百思特网来 。
最能代表他的禅意与哲理的,便是这首晚年所作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那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陷落 。
王维被迫出任伪职,却在战乱平息后入狱,差点丧命 。
因在被俘时曾作《凝 碧 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
又因其弟削籍为其求情,王维才得到宽宥 。
经此一难,王维彻底看淡了官场,投向了佛的怀抱,寄情于山水 。
760年,他升任尚书右丞,也是他此生担任过的最高官职 。
但此时王维抬起头却发现,前路似乎只有自己一个人了 。
曾举荐过自己的领导张九龄已经故去,好友孟浩然和王昌龄也已离去 。
他厌恶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也已不在,连那个讨厌的李白都不知去向 。

岁月,偷换了人的容颜,也偷走了身边的朋友和敌人 。
也让王维,彻底活成了自己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王维,其实是那个最早醒悟的人 。
35岁,已在济州司仓参军任上熬了5年之久的王维,终于等到提拔 。
然而还不到一年,就又被贬到凉州担任河西节度幕判官,这一去又是三年 。
38岁,他终于再次回到长安任职 。
内心却已开始看淡,不再执着于官场 。
所谓“好道”,不过是历经磨难之人最后的心灵避风港 。
现实的冲击让王维明白自己的力量终究有限,
与其求而不得,不如淡然处之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王维回到长安后,在朝堂之外另觅净土——蓝田辋川别业 。
并就此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
山林之间,有山有湖,有溪有谷,其间还有若干馆舍 。
王维有事上朝,无事便远离朝堂纷争 。
他在辋川与山水同作伴,与日月共清欢 。
他看过雨中山果落,听过灯下草虫鸣 。
王维经常独来独往,遇到景色的妙趣,也无人分享: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他并不觉得清闲有什么不好,相反他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时刻 。
俗话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
于王维而言,于你我而言,又何尝不是?
与其强颜欢笑的走入人群中,不如在无人在意的地方独守一份自在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王维的佛系,其实并不是一天练成的,而是经历了各种“风刀霜剑” 。
不仅官场上几起几落,生活中也一直在失去:
王维出身显贵,却在9岁时丧父,31岁时丧妻,
40岁时又失去了挚友孟浩然 。
50岁时,母亲也去世了 。
此时王维无子,孤身一人 。
他悲痛也好,感伤也罢,然而现实的残酷,不容他过多沉溺其中 。
人其实从不能在时代里选择自己的命运 。
但他,既没有舍生取义,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开始找回自我 。

既已经“行到水穷处”,
他也终于领悟了何为“坐看云起时”:
被贬至边塞的路上,他见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陇西,他见过战争的场景“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寻寻觅觅,他终于彻底放过自己: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
人生,就是一个独自前行的过程 。
既然如此,何不放下?

于是,他把经营多年的辋川别业捐给了寺院,从此专心修佛 。
从来都是上天从他手中夺走本属于他的东西,而现在他自愿放下 。
佛曰:勘破、放下、自在 。
王维放下了,他已经不再以物喜,以己悲 。
所以叶嘉莹的老师顾随对王维的评价堪称知己:
王维之“行”并非意在“到水穷处”,而“到水穷处”亦非“悲哀”;
“坐看”亦非为看“云起”,看到云起时,亦非快乐 。
不喜不悲,不嗔不怒,不怨不恨,心如止水,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
宁静之下,才有大自在 。

禅音袅袅,佛香阵阵 。
王维的禅意不仅拯救了自己,也为自己圈粉无数 。
200多年以后,苏轼的得意门生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被贬到信州(今江西上饶) 。
心情百思特网苦闷之际,就直接在词作《临江仙.信州作》中将这一句“洗稿”成“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
不学苏轼的潇洒豪迈,却向往王维,也许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位吧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在官场中浮浮沉沉,做人始终小心翼翼,片刻放松不得 。
现在在这独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终于彻底放松下来了 。
人心不古,官场险恶,倒不如寄情山水,自得其乐 。
正如200多年后的著名隐逸诗人林逋所言:
“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 。
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 。
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
人生啊,贵在舒适自得 。
功名利禄,不如青山绿水,俗世的繁华,
哪里比得上内心的安宁 。
可见,王维早就勘破了 。
真正的“佛系",不是厌世,也不是逃避 。
而是,看穿世事后的大彻大悟 。
忠于内心,懂得取舍,敢于拒绝 。
王维,才是真正的智者 。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他的内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淡定、从容,
也使山水诗画的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他是暨陶渊明、谢灵运之后的第三位山水田园诗大家 。
苏东坡在《蓝田烟雨图》中曾题跋赞颂王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王维的淡然,不同于李白的豪气冲天,亦不同于苏东坡的豪迈超脱 。
而是,就算处江湖之远,他依然能将一颗灵魂妥帖安放 。
在孤苦的独行路上,他依然能发现山水田园的清新和谐之美 。

这世间,从来不会天遂人愿 。
但你的内心,却依然可以有一份淡然的风景:
可以将那些百思特网痛苦、寂寞和彷徨,统统都淡化;
可以在无人理解、无人倾诉时,依然不消沉;
可以在鲜花和掌声中,依然不会放纵迷失 。
诚然,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才是真正的佛系 。
拒绝浮躁,远离喧嚣,将最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
无关名利,无关得失 。
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
【王维最有名的一首诗 王维的诗有哪些】诗佛,如是也 。于你我,也希望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