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生物 海洋里最奇怪的五个生物

核心提示:派大星、外星生物海绵、沉睡海底女神桂冠…这可不是奇幻电影 , 而是年十大海洋奇怪物种 。从近2000个新生物中脱颖而出的它们 , 以其绚丽 , 向人类展示着浩瀚海洋的神奇魅力;也以其脆弱 , 提醒我们珍...
派大星、外星生物海绵、沉睡海底的女神桂冠…这可不是奇幻电影 , 而是年十大海洋奇怪物种 。
从近2000个新生物中脱颖而出的它们 , 以其绚丽 , 向人类展示着浩瀚海洋的神奇魅力;也以其脆弱 , 提醒我们珍惜这颗蔚蓝星球
近日 , 由我国海洋二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团队发现并命名的深海海星“派大星” , 登上了由《世界海洋物种目录》(the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 WoRMS)公布的年十大海洋奇怪物种名单 。这一名单创立于2017年 , 在每年的3月19日“国际分类学家感谢日”公布 , 旨在纪念全球分类学家为科学做出的很大贡献 。该名单中的物种均由WoRMS的编辑和分类学家提名并投票选出 , 其背后的故事或妙趣横生 , 或发人深省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些奇怪的动物吧!
真实存在的“派大星”
Astrolirus patricki
图片来源:Zhang, R., Zhou, Y., Xiao, N., Wang, C.,
在倍受爱慕的动画片《海绵宝贝》中 , 派大星是一只头脑简单 , 但总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粉色肉团” 。而现在 , 派大星终于浮现在了现实世界中 。这只“派大星”属于背板海星属(Astrolirus) , 它是我国科学家在西北太平洋发现并命名的新生物 , 生活在距海面1.5~3千米处 。虽然名称相同 , 但本来它们长得并不相似 。动画中的派大星拥有海星最常见的形态 , 有五只胖乎乎的触手 , 也被称为“腕” 。但新生物“派大星”却有七只腕 , 并且要灵便细长得多 , 这也是“派大星”分别于其他海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
那为什么要取名“派大星”呢?这是因为它跟动画片中的派大星一样 , 和海绵有着紧密的关系 。研究团队收集的5只派大星都生长在深海海绵上 。它的命名者 ,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与海洋二所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张睿妍表示:“这个新种有一点比较特别 , 它是和海绵生活在一起的 。我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海绵宝贝》 , 就觉得这一点很有趣 , 于是想用一个带海绵词根的单词给它命名 , 但这样命名的话 , 中文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 比如 , 菜叶网 , 如果叫‘海绵背板海星’ , 别人可能不知道它到底是海绵还是海星 。”于是 , 张睿妍干脆就给它起名为“派大星” 。这不禁让我们期待 , “派大星”来了 , “章鱼哥”还会远吗?
外星生物海绵
Advhena magnifica
图片来源:NOAA Office of Ocean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初看这张图片 , 你以为自己来到了外星世界?不不不 , 这是在太平洋海底2千米处生长的“外星生物海绵” 。据美国海洋和大气治理局(NOAA)的工作团队描述 , 当他们在海床上进行搜寻工作时 , 发现了成片的“发光蘑菇” , 宛然闯入了外星世界的“奇特森林” 。“蘑菇”圆圆的脑袋上长有一对大眼睛 , 看起来就像电影《E.T.外星生物》中的主角 , 因此团队称其为“外星生物海绵”(E.T. Sponge) 。其拉丁学名也相当有趣 , Advhena magnifica , 意为“华丽的外星生物” 。不过虽然长得像蘑菇 , “外星生物海绵”本来是玻璃海绵纲(glass sponges)的一个新生物 。它能够通过表面无数的小孔吸入海水 , 从中猎取细菌食物 , 再将利用后的海水从两个出水孔中排出 。而“蘑菇”的“长杆”本来是它的骨骼 , 被称为骨针 。由二氧化硅组成的骨针较为坚硬 , 起着结构支柱的作用 , 同时也是“玻璃海绵”这一名称的由来 。
住在鼻孔里的寄生虫
Dendrapta nasicola
图片来源:Manuel Marcial Irigoitia
寄生虫兴许很常见 , 但住在鼻孔内的寄生虫你见过吗?分支鼻孔桡足就是一个例子 。桡足动物是一种甲壳类动物 , 在几乎所有水环境中 , 都能找到它的踪影 。此次新发现的分支鼻孔桡足属于寄生类桡足的一种 。它所具有的足状结构 , 本来是它的上颌骨 。这些上颌骨能够嵌入宿主舟形深海鳐(Bathyrajascaphiops)的鼻孔组织中 , 确保分支鼻孔桡足能够坚固地附着在宿主身上 。目前 , 由于过度捕捞 , 舟形深海鳐的数量正在减少 。考虑到多足鼻孔桡足仅寄居在舟形深海鳐鼻孔内 , 它们或将面临相同的危机 。
遗落海底的女神桂冠
Dendronotus yrjargul
图片来源:Torkild Bakken, NTNU University Museum
传说中 , 月桂女神取下了头上的桂冠 , 丢入海底 , 于是就有了奥兰德金色海蛞蝓 。固然 , 事实并非如此 , 但在这个漂亮的物种背后 , 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2014年和2017年 , 两位潜水员区别拍下了金色海蛞蝓 , 并且都将照片上传到了同一个Facebook小组中 。科学家在扫瞄到这些照片后 , 与这两位潜水员取得了联系 , 并请求他们提供一些样品 。就这样 , 在科学家与潜水员的合作下 , 一个新生物诞生了 。这两位潜水员后来还成为了相关论文的共同作者 。
吃塑料的甲壳虫
Eurythenes plasticus
图片来源:Newcastle University/WWF
这只生活在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甲壳虫看上去平平无奇 , 但它却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在新生物体内发现塑料 。在它体内发现的微塑料纤维与塑料瓶中的重要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似度达到了84% 。此前的探测活动已经在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处发现了塑料 , 而这只甲壳虫的发现再次证实 , 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扩散到了我们尚未涉足的区域 。
上下颠倒的绦虫
Gyrocotyle haffii
图片来源: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左);Bray, Rod(右)
向来以来 , 绦虫在物种界中都是个奥秘的存在 。它们没有消化道 , 没有胃和肠道组织 , 甚至没有嘴 。它们只能寄居在其他物种的肠道中 , 通过特异化的皮肤汲取宿主肠道内的营养物质
但这次科学家发现的绦虫甚至更加奥秘:它是上下颠倒的 。普通的绦虫在头部都会有一个用于固定自身的组织 , 但新发现的绦虫在头部惟独一个简单的吸盘结构 , 真正起附着作用的是其尾部的花状结构 。并且该结构与绦虫幼虫的头节十分相似 , 看起来就像整个绦虫上下颠倒了 , 因此它被命名为“颠倒的绦虫” 。
漂亮的分支苔藓虫
Hornera mediterranea
图片来源:Jean-Georges Harmelin
这个漂亮的新生物是来自地中海的分支苔藓虫Horneramediterranea 。苔藓虫在全球水环境中广泛存在 , 并且形态各异、种类繁多 。而地中海更是世界上研究最多的海域之一 , 那么为何这种苔藓虫至今才发现呢?本来早在100多年前 , 英国自然学家A.W.Waters就已经认识到了 , 地中海中存在除Horneralichenoides之外的第二种分支苔藓虫 , 并且在1904年提出了用mediterranea(地中海)来命名 。但由于当时没有可用的标本 , 所以并未发表正式声明 。后来 , 由于苔藓虫不同种之间命名混乱的问题 , 直到去年这个新生物才被正式命名为Hornera mediterranea 。
北欧神话中的生命之树
Neoechiniscoides aski
图片来源:Nadja M?bjerg
虽然名字叫做生命之树(Aski) , 但这本来是只缓步虫(Tardigrade) , 也被称为水熊虫 。它们能够忍受极端的温度、压强、饥饿和干旱 。这个新生物体长虽然仅有0.3毫米 , 但已经算是水熊虫中的大个头了 。它生活在法国罗斯科夫的一个潮汐区(intertidal zone) , 再次表明了潮汐区中缓步虫的多样性 。为了纪念发现者的贡献 , 新生物以两位研究者的孩子Ask M?bjerg J?rgensen命名 , 译为生命之树 。
暴躁的猫王
Peinaleopolynoe orphanage
图片来源:Photographed by Greg Rouse & edited by Avery Hatch
这只鳞虫是年新发现的4种鳞虫之一 , 兴许也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它拥有彩虹色的绚丽外表和辣椒般的火爆脾气 。它的外壳由较厚的角质层组成 , 可以起保护作用 。由于其外形酷似美国摇滚歌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经典造型 , 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猫王鳞虫 。在研究人员的录像中 , 两只猫王鳞虫进行了长达数分钟的打斗 , 其火爆脾气可见一斑 。
伪装高手
Stigmatopora harastii
图片来源:Duncan Heuer
这是一只红色宽体尖嘴鱼 , 这个生物的奇怪之处在于它非常擅长伪装自己 。红色的丝状结构让其能够轻易地隐藏在成片的红色海藻和浅红色的手指海绵(Finger Sponge)中 。事实上 , 为了确认这个生物在植物湾(Botany Bay)是否存在 , 研究人员在12米深的水域中用潜水手电筒足足寻觅了三个月!为了纪念其发现者David Harasti , 分类学家将其命名为Stigmatopora harastii 。
【世界上最稀有的海洋生物 海洋里最奇怪的五个生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