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恐怖片小丑 美国为什么害怕小丑

可爱?可怕?图为美国女演员及歌手Liza Minnelli小时候于好莱坞一场儿童复活节派对中和小丑Bozo the Clown合影 。PHOTOGRAPH BY HULTON ARCHIVE, GETTY IMAGES
有些人会觉得小丑恐怖 , 是因为他们把小丑归类于所谓的「恐怖谷」(uncanny valley)理论 。PHOTOGRAPH BY VISUAL CHINA GROUP, GETTY IMAGES
1892年问世的歌剧《丑角》(Pagliacci )中 , 便第一次出现了杀人小丑 , 而恶丑角色在1970至80年代间打入流行文化 。PHOTOGRAPH BY HULTON ARCHIVE, GETTY IMAGES
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Erika Engelhaupt 编译:林品竹):为何有些小丑会让人毛骨悚然?美国最近掀起「恐怖小丑热」 , 他们随机出没 , 吓坏了一般民众 。
过去几个月「小丑直击」持续蔓延 , 连英国澳洲加拿大和苏格兰出现了恐怖小丑的踪迹 。不论是青少年恶作剧、电影宣传手法、想像力虚构 , 或真实发生攻击行为(有些案例和上述情况都完全吻合) , 这些小丑都脱不了一个形容词:恐怖 。
究竟小丑为什么如此恐怖?为什么他们突然出现在各个角落?幸好科学家们对这股风潮已经做出一番解释 , 小丑热是个研究恐惧本质及其何以蔚为风潮的绝佳案例 。
「就许多层面而言 , 小丑是各种怪异元素的总和 。」今年发表一份关于恐惧研究报告的社会心理学家麦安德鲁(Frank McAndrew)说 。不只是乖张诡异的外表 , 小丑们有了妆容掩饰 , 世人根本无法判断其真面目或喜怒哀乐 。
所以才会让人感到小丑恐怖 , 因为他们把小丑归类于所谓的「恐怖谷」(uncanny valley 形容人类对跟他们相似到特定程度之机器人的排斥反应) 。我们对那些看起来有点像人类机器人(例如《星际大战》中的C3PO)表现出喜欢并且出现情感上的认同;但当它们的外表和人类太过相似时 , 我们反而会产生排斥反应 。
因此小丑吓人的真相在于他们用厚重妆容模糊了五官轮廓界线 , 更别说那些夸张大脚和怪异发型了 。
但这只能解释小丑之所以恐怖的部分真相 。举例来说 , 这种理论可以套用在许多和人类相似的物品上 , 像是机器人、洋娃娃、木偶或是电影《北极特快车》中汤姆.汉克(Tom Hanks)饰演的虚拟人物 。小丑显然是人类 , 只是外表怪异 。
但也别忘了 , 小丑不总是引发排斥感 。如果「恐怖谷」理论就能解释一切 , 那些小丑或有着夸张妆容的演员会引发人们恐惧 , 可就一点也不意外 。然而 , 也是有许多受人欢迎的小丑(像是Clarabell和Bozo) , 或成了儿童房中的摆饰品 。
根据麦安德鲁的看法 , 真正让小丑恐怖的真相是:从不同角度看来 , 小丑都是一种含糊未明的角色 。「如果一个人完全不顾社会常规 , 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都我行我素的话 , 他们还能守什么规矩?」
这在麦安德鲁的最新调查中有些根据 。针对那些行为和外表会让人们感到恐怖 , 他进行了逾一千三百份问卷调查 , 而最常出现的因素则是「不可预测性」 。
「我们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威胁时会打冷颤 , 」他在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中写道 , 「跟一个散发危险气息的人对话到一半就突然离开 , 会被认为很粗鲁且神秘 , 尽管他实际上并无害;但另一方面 , 忽视你的直觉也很危险 , 因为或许对方真的会做出威胁举动 。这种两难会让你当场不知所措、浑身不自在 。」
整人的小丑们总是踩在娱乐和恶作剧之间的界线上 , 因此人们很容易便将传统丑角的欢乐形象加以翻转──常见于文学或电影作品 。1892年问世的歌剧《丑角》(Pagliacci )中 , 便第一次出现了杀人小丑;而恶丑角在1970至80年代间 , 随着约翰.伟恩.盖西(John Wayne Gacy)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它》(It) , 逐渐打入大众文化中 。如今小丑经常被当作恐怖而非搞笑的角色 。
上述种种真相造就了今日的小丑热潮 。哈佛大学电脑科学家米希尔.柯西亚(Michele Coscia)研究事物走红因素 , 他很惊讶这些恐怖小丑哏竟能重新包装得如此成功 。
根据他的说法 , 不论是图片、流行语或类似恐怖小丑扮装 , 这些网路爆红现象都很快就会退烧 , 因为用久了就了无新意 。然而恐怖小丑却在创作市场和恐怖片中存在多年 。
柯西亚说:「我的理论认为这不过就是个老哏 , 理当不会形成热潮;然而它却成功了 , 可以说我的理论并不适用这案例 。」
但他提出了一种假设 。当他在Reddit和其他社群网站上看到一个哏的时候 , 他会这个梗的「正规性」(canonicity)做出高低不等的评量 。低正规性代表着这个哏并不寻常 , 很容易流行起来 。在恐怖小丑的热潮中 , 「有许多整人哏和恐怖小丑元素 , 但并未出现两者合一的情形 。」
就这样 , 一个崭新的、非正规的点子诞生、蔓延开来 。
接下来的情形便得靠社会心理学来解释了 。「社群媒体持续散播错误氛围 , 不断扇风点火、强调事态严重性以及人们该多害怕;警惕大家最好顾着小孩、远离杀人小丑 , 这比其他方法都还有效 。现代人既然有了快速传播资讯的工具 , 不用白不用 。」
但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些小丑?
「据我观察 , 通常一个哏愈是火红 , 流行的生命周期愈短 。如果恐怖小丑变成一个极度热门的潮流 , 人们很快就会对它失去兴趣 。」但如果这个哏没有一下子爆红 , 它或许可以再流行一段时间
麦安德鲁的研究看来也支持这番理论 , 他要求人们对不同角色的吓人程度进行评比 。截至目前 , 小丑仍稳坐恐怖冠军宝座 。
【美国恐怖片小丑 美国为什么害怕小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