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钱塘潮的古诗作者孟浩然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
孟浩然简介:
(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
搜集一首描写钱塘潮的古诗
1.《观浙江涛》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
2.《钱塘江上》杨蟠 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 。
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 。
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 。
3.《钱塘江潮》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
4.《横江词六首》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
5.《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
扩展资料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 。
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 。
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 。
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
”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 。
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中也 。
...
求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
1,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
译文: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 。
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
2,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代: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
来疑沧海尽成空 。
万面鼓声中 。
弄潮儿向涛头立 。
手把红旗旗不湿 。
别来几向梦中看 。
梦觉尚心寒 。
译文: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 。
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 。
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
3,横江词·其四 唐代:李白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译文: 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 。
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
4,忆钱塘江 宋代: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
译文: 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 。
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
5,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唐代: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
译文;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拨 。
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 。
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 。
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
...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1、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代: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
来疑沧海尽成空 。
万面鼓声中 。
弄潮儿向涛头立 。
手把红旗旗不湿 。
别来几向梦中看 。
梦觉尚心寒 。
译文: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 。
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 。
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
2、十七日观潮 宋代: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
译文: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
3、瑞鹧鸪·观潮 宋代: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 。
侬是江南踏浪儿 。
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 。
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
译文:青山影里舞动着小红旗,我是江南踏浪弄潮的小伙子 。
拍手想笑我如山简酩酊醉,两岸观众齐唱浪婆词 。
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 。
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
4、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宋代: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 。
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
朝又暮 。
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
风波平步 。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 。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
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 。
功名自误 。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
译文:望向天边,潮水好似覆盖半个天空的白色鸥鹭一样铺天盖地而来 。
片刻之间便听到如擂动战鼓般地动山摇的波涛声,之间横截江面的波峰如千军万马驱赶着白色的山峰而来 。
江潮汹涌翻滚,如勇士激战不休 。
吴地青年朝朝暮暮与水为戏,对此简直就像是平常一样,吴儿又怎么会害怕着蛟龙一样翻滚的波涛 。
弄潮儿在波涛中如履平地,看那红旗翻飞,他们如同锦鳞出水,鱼跃水面,踏着浪花起舞 。
任凭何人,面对怒潮汹涌如巨鲸吐水一般的潮水,吴越王用箭矢射向潮水不过是人间的一场儿戏 。
连天的怒潮最终也力倦难治,缓缓东归 。
常言道,伍子胥用属镂自刎化为潮神遗恨千古自是因为功名误了千古英雄 。
这警示白白便宜了范蠡与西施漫游五湖,一叶小舟悠然自得地欣赏云蒸霞蔚的湖上景色 。
5、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代: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
译文:八月十日的晚上,月色哪里都很好 。
不管是茅草屋檐还是市井楼阁,我当官的地方就像蓬莱岛 。
凤咮堂的野生橘子树飘来香味,剑潭桥的荷花都老了 。
八月十八日的潮水,的确壮观,天下一绝 。
鲲鹏击水,飞上云霄,武装部队,十万多人 。
红旗和青色的盔甲忽明忽暗,黑沙和白色的海浪互相吞灭 。
人生难得,聚少离多,此景此行,无法复制 。
希望你再点上一支蜡烛,让考试官马上发榜 。
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1、《十七日观潮》 宋代: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
译文:在无边无际的沙滩上,潮水涨得像一道长长的白彩虹,我想知道是不是瑶台仙人把琼脂从玉杯里扔到地上那么快 。
在汹涌的潮汐中,蓝天的倒影在水中摇曳,落日在汹涌的波涛中沉浮 。
2、《忆钱塘江》 宋代: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
译文: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 。
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
3、《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宋代:辛弃疾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 。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
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 。
功名自误 。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
译文:任凭何人,面对怒潮汹涌如巨鲸吐水一般的潮水,吴越王用箭矢射向潮水不过是人间的一场儿戏 。
连天的怒潮最终也力倦难治,缓缓东归 。
常言道,伍子胥用属镂自刎化为潮神遗恨千古自是因为功名误了千古英雄 。
这警示白白便宜了范蠡与西施漫游五湖,一叶小舟悠然自得地欣赏云蒸霞蔚的湖上景色 。
4、《十七日观潮》 宋代: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
译文: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
5、《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代:苏轼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
译文:鲲鹏击水,飞上云霄,武装部队,十万多人 。
红旗和青色的盔甲忽明忽暗,黑沙和白色的海浪互相吞灭 。
人生难得,聚少离多,此行不能复制 。
我希望你能点亮蜡烛,让主考者立即公布这份名单 。
...
描写钱塘潮的诗句
1、忆钱塘江 宋.李觏 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
译文 此时此刻,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满江一片红光,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 。
2、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宋代: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
译文 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 。
请问在钱塘江上或西兴渡口,我俩共赏过几次夕阳斜晖?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 。
谁像我东坡苏老 。
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 。
3、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
来疑沧海尽成空 。
万面鼓声中 。
弄涛儿向涛头立 。
译文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 。
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
4、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译文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
5、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宋代:司马槱 妾本钱塘江上住 。
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
译文 我的家就在繁华的钱塘江畔,花开花落,任凭岁月流逝 。
而今燕子又要把美好的春光带走了,在这黄昏时节,纱窗外下起了一阵潇潇细雨 。
...
关于钱塘江的著名诗句
1、【忆钱塘江】宋诗-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
意思:人在黄昏时船上醉眼朦胧中所见,满江白帆经夕阳返照,幻化成了无数身着淡红衫子的水仙 。
2、【钱塘江潮】晚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
意思:幻象毕竟只是幻象 。
一转瞬间,"怒声汹汹"的江涛就消逝得无影无踪,眼前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
3、【秋过钱塘江】唐代-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
意思: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 。
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 。
4、【钱塘江潮】宋诗-释文珦 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
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 。
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 。
意思:初次听到马蹄声,觉得像长城一样,从远方的山上本来,像两岸的山一样高 。
冷风凌厉,天空泛白,如果是吴胥的魂,又怎么度越兵呢? 5、【钱塘江上】宋诗-杨蟠 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 。
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 。
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 。
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 。
意思:江面清澈寂寥,游客的心和浪花一样翻滚,时事随着潮水奔腾不息 。
前面路口就看见青山,天空中鸟在飞翔,几年的沧海梦,吟唱完还是很有感情 。
...
关于钱塘江大潮和关于西湖的诗词
关于钱塘江大潮和关于西湖的诗词: 1、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
——罗隐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重重游?——白居易 3、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
——白居易 4、灵隐前,天竺后,鬼削神剜作岩岫 。
冷泉亭中一尊酒,一昌可敌千年寿 。
清明后,上巳前千红百紫争妖姘 。
冬冬鼓声鞠场边,秋千一蹴如登仙 。
人生得意须年少,白发茏锺空自笑 。
君不见灞亭耐事故将军,醉尉怒诃如不闻 。
——陆游 5、板荡凄凉忍再闻?烟峦如赭水如焚 。
白沙堤下唐时草,鄂国坟边宋代云 。
树上黄鹂今作友,枝头杜宇昔为君 。
昆明劫后钟声在,依恋湖山报夕曛 。
潋艳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 。
山鹤去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 。
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 。
而今纵会空王法,知是前尘也断肠 。
方袍潇洒角巾偏,才上红楼又画船 。
修竹便娟调鹤地,春风蕴藉养花天 。
蝶过柳苑迎丹粉,莺坐桃堤候管弦 。
不是承平好时节,湖山容易著神仙 。
冷泉净寺可怜生,雨血风毛作队行 。
罗刹江边人饲虎,女儿山下鬼啼莺 。
漏穿夕塔烟烽影,飘瞥晨钟鼓角声 。
夜雨滴残舟淅沥,不须噩梦也心惊 。
建业余杭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 。
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 。
戎马南来皆故国,江山北望总神州 。
行都宫阙荒烟里,禾黍丛残似石头 。
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 。
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 。
早时朔漠翎弹怨,他日居庸宇唤休 。
苦恨嬉春铁崖叟,锦兜诗报百年愁 。
——钱谦益 6、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
——刘禹锡 7、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
——罗隐 9、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 。
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 。
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
——贯休 10、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 。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
——胡仲弓 11、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
——刘黻 12、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
——李觏 13、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 。
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 。
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 。
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 。
——释文珦 14、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
——苏轼 15、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 。
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 。
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
——苏轼
《观浙江涛》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观浙江涛》是唐代诗人徐凝的作品,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抒发了钱塘江大潮奇观的热爱之情 。
浙江涛就是钱塘江大潮,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 。
原文: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
译文: 钱塘江缓缓流入东海,东海之西绿波荡漾,钱塘江的大潮昼夜涨潮两次 。
钱塘城郭里的看潮人,从出生看到老都没有看够 。
扩展资料: 观潮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
农历8月18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军,以后沿习成节 。
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
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 。
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 。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是观潮最佳处 。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 。
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
"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 。
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 。
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 。
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浙江涛...
【观钱塘潮的古诗作者孟浩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