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古诗解释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
赏析
这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
——来自古诗文网
《滁州西涧》赏析
滁州西涧 唐朝诗人: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诗意】: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
【注解】:1.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
3.独怜:最爱,只爱 。
4.春潮:春雨 。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
6.横:指随意飘浮 。
【韵译】: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
诗词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
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
【滁州西涧古诗解释】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
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
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 。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 。
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 。
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 。
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
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
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 。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前两句,以“幽草”“深树”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寂静,而“生”和“鸣”两个字,又在静中透出动感 。
诗的后两句写傍晚时雨中景色,动中有静 。
“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了一种荒凉寂静的意境 。
古诗>赏析
小题1:“深”字既写出树的参天繁茂,(1分)又突出树林的安静 。
(1分)小题2:郊外渡口,不见人的踪影,一只空荡荡的小船横在涧中 。
(意思对即可)(2分)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诗意想像诗中所写的景物特点 。
从“树”的高大、茂密、幽静来理解“深”的含义 。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字词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环境,抓住“野”“无人”“自横”三个词语来描写场景,突出环境气氛“静谧”的特点 。
《滁州西涧》(唐 韦应物)的赏析
【诗文解释】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在频频鸣叫 。
夜晚春天的潮水向岸边涌来,又赶上一场急促的春雨,在这郊野的渡口没有一个人影儿,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水边静静停泊 。
【词语解释】怜:爱怜,喜爱 。
急:猛,快 。
野渡:荒僻的渡口 。
【诗文赏析】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 。
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 。
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
仕途犹如遨游,无所作为,如同水急舟横 。
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恬淡忧伤的情怀 。
春游西涧,晚雨野渡,看似一幅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 。
全诗以情写景,借景抒情 。
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深树、自得其乐的黄鹂、急水中的横舟,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 。
这与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是分不开的 。
急!!今天就要答案!!关于滁州西涧的问题
《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
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 。
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 。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
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
黄学江书法(滁州西涧)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
还令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
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
《滁州西涧》草书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
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
相关题目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横舟。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
4、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5、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
6、本诗的诗眼是:自 。
滁州西涧的意思是什么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
[题解]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