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名言,韩非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韩非子名言,韩非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韩非子
 
⊙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 。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
 
⊙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韩非子《说难》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
 
⊙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
 
⊙治民者,禁奸于未萌 。
 
⊙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 。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
 
⊙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
 
⊙君爱桃李花,桃李花易飘,妾怜松柏色,松柏色难凋 。——韩非《韩非子·难一》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喜爱,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
 
⊙自胜谓之强 。(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者)
 
⊙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 。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
 
【韩非子名言,韩非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蠹》
 
⊙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 。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 。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韩非
 
⊙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韩非《韩非子·说难》
 
⊙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
 
⊙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 。
 
⊙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说林上》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 。故君子慎所树 。——韩非子
 
⊙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 。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因可势,求易道 。(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 。——韩非
 
⊙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韩非
 
⊙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shusu/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因此有劫君弑主也 。
 
⊙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
 
⊙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
 
⊙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韩非《守道》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韩非子
 
⊙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
 
⊙巧为輗,拙为鸢 。(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故曰:自胜之谓强 。(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 。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
 
⊙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韩非子》
 
⊙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
 
⊙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
 
⊙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韩非子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
 
⊙不明察,不能烛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