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字 柳体书法作品图片

柳体书法作品图片

柳公权最出名书法作品是什么? 柳公权 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
拓本纵38厘米、横23厘米 。
此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为柳公权64岁所书 。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刚健,神韵清雄,传世碑刻十余件,皆为楷书,被称为楷书经典 。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风范影响深远,后人习楷书多“以柳体入门,以颜体见功” 。
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著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
柳公权(778——865),中唐书法家 。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
元和初年擢进士第,官至太子少师 。
他平生致力经学,对《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及《庄子》等 ,都有较深的研究,此外尚通音律 。
柳公权在入仕之初,便被书法所累 。
穆宗时,柳公权以夏州书记入奏,皇上一见到他便说:“朕尝于佛庙见卿真迹,思之久矣 。
”于是就拜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 。
这侍书学士的职务是很低的,为“至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 。
他在做官期间,仍然保持着正直的性格 。
相传穆宗尝问他用笔之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
”致使皇上“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
这就是所谓“笔谏”故事的来历 。
柳公权的哥哥柳起之,是当时的兵部尚书,由于不满意他弟弟的职位,便写信给宰相说:“家弟本志儒学,先朝以侍书见用,颇类工祝,愿徙散秩 。
”后来,朝廷便改柳公权为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 。
在唐文宗时,柳公权虽然做了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但仍侍书宫中;直至咸通初年,才以太子太保致仕 。
卒年八十八岁 。
柳公权的书法,由于帝王的赏识,在他在世时就已极其珍贵 。
一次,文宗和学士们联句,文宗说:“人皆苦炎热 ,我爱夏日长 。
”一时续的人很多,但文宗却偏独赏识柳公权的“熏风自南来,殿阁生余凉”,以为“词情皆足”,并“命题于殿壁” 。
柳公权遵旨持笔,一挥而就,字体很大,约有五寸,但精美非凡,以致文宗赞叹着说:“钟(繇)王(羲之)无以尚也 。
”立即迁他为少师 。
又有一次,宣宗叫他在御前写楷书“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草书“谓语助者,焉乎哉也”,行书“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等29字,令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枢密使崔巨源拿笔,写完后备加赞赏,且又“赐以器币” 。
后来,此事传开,大家便都争着向他求字,以致一时形成了“当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的局面,连外夷入贡,也都特地带了专款,并说:“此购柳书 。
” 柳公权的诗也做得好,并有过一段以诗救宫嫔的佳话 。
武德时,皇上曾迁努一宫嫔 。
后来皇上对柳公权说:“我责怪这个宫嫔,但如果能得到你的一首诗,我就放了她 。
”说时把视线移往案头的几十幅蜀产笺纸,以示让他作诗 。
这时,史见柳公权提起笔来,略加思索,顷刻之间便作成七绝一首道:不忿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
皇上看后心中大悦,当即赐柳公权“锦由于柳公权生前已享盛名,所以,虽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然而他的碑版却依然流传较多 ,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家都知道的《玄秘塔碑》了 。
《玄秘塔碑》书刻于唐会昌元年(841),碑为楷书,总二十八行,每行五十四字,原碑下半截每行磨灭二字,即使是旧拓也不能窥见原豹,其余诸字则都完好无损 。
后世因此碑字画挺朗完好,结体精密紧凑,故学习柳体楷书的常以此碑为入门之阶 。
碑今存西安碑林 。
除《玄秘塔碑》享有盛名外,其楷书之最精者当首推《神策军碑》 。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书刻于唐会昌三年(843),崔铉撰文 。
因为此碑记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书刻后又立在皇宫禁地,不能随便椎拓,因此流传极少 。
再从柳公权的行书帖刻来看,其流传有绪而能见到的很少,一般以《兰亭诗》为最出名 。
今观《兰亭诗》字迹虽较丰肥浓艳,但却骨力清劲,没有半点俗气,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
柳公权的行书帖刻《蒙诏帖》也很有名气 。
《蒙诏帖》全文只七行,仅“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数字而已 。
又因帖中写有“翰林”字样,故此帖又称(翰林帖》 。
按柳公权《蒙诏帖》作于长庆元年(821),其书字体气势超迈,意态雄健,当时柳公权44岁,正值雄姿英发之际,故其书自是如此 。
后人认为此帖不仅是柳公权行书的杰构,亦且代表了中唐一代书法的风格,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
柳公权的书法以王羲之为入手起步,后又广泛涉猎隋唐诸名家的作品,然后融会贯通,酝酿变化,最后自出新意 ,卓然成一大家 。
宋朝范仲淹在《诔石曼卿文》中称“延年(石延年,字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从此“颜筋柳骨”的美誉便不胫而走遍了天下 。
《玄秘塔碑》,陈列在西安碑林第二室东侧第二排南数第二的位置 。
此碑螭首方座,高386厘米,宽120厘米.刻于唐武家李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二月 。
碑文记叙大达法师在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蒙受朝廷恩宠的情形 。
柳公权人品、书品皆为群臣世人敬仰,加之晚唐帝王们崇佛信教,但由柳公权以清俊劲挺、开阔疏朗的“柳体”楷书书写碑文 。
《玄秘塔碑》书法用笔果断,求平稳尚筋骨,可谓...
柳体书法作品图片(八个字)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
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 。
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
作品特色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
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
【八个字 柳体书法作品图片】 著名作品 柳公权一生书碑特多,在此,就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作些介绍: 1.《金刚经刻石》(824年,四十七岁) 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 。
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 。
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 。
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 。
“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 。
宋董逌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锺(繇)、王(羲之)、欧(阳旭)、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 。
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 。
”(《广川书跋》) 2.《李晟碑》(829年,五十二岁) 碑在陕西高陵县,碑连额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 。
裴度撰,柳公权正书,并篆额 。
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满布 。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字虽剥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扪而得之也 。
”与《金刚经》相比,加强了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点画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 。
但是有些地方结字显得拘谨,局促 。
3.《回元观钟楼铭并序》(836年,五十九岁) 石横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镌刻 。
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 。
此碑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 。
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 。
柳书向又一纵深渐进 。
4.《冯宿碑》(837年,六十岁) 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正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 。
其书爽利快健,神采飞扬 。
似乎在预示一种更为精炼的“柳体”即将孕育而出 。
就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军》便相继问世,成为千年楷书的典则 。
《庚子消夏记》引杨用修语云:“诚悬《冯尚书碑》亚于(虞世南)《庙堂碑》 。
”《石墨镌华》云:“此碑柳书结字小差胜《玄秘塔碑》,尚不堪与薛稷雁行 。
杨用修云亚于《庙堂碑》,过矣 。
” 5.《苻璘碑》(838年,六十一岁) 李宗闵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镌字 。
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宽四尺五寸三分,为柳碑中最显要者 。
石在富平县,“十年动乱”中被毁 。
此碑历代享有盛名,《金石录》、《宝刻类编》、《集古求真》等均有著录 。
此碑与《冯宿碑》字虽较小于《玄秘塔碑》,但同样魄力雄浑,字法深厚,结构缜密,神理骏发 。
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其书亦带有婵娟不胜罗绮之致 。
”此谓雄浑中有秀媚之色 。
6.《玄秘塔碑》(841年,六十四岁) 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 。
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 。
清王澍《虚舟题跋》云,“诚是极矜炼之作 。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 。
”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 。
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 。
7.《神策军碑》(843年,六十六岁) 此碑崔铉撰文,柳公权奉敕书,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 。
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传拓,因此流传较少,北京图书馆藏有北宋之拓本 。
此碑和《玄秘塔》相隔二年,总体风格相近,法度谨严,精魄强健,然而也有细别 。
《玄秘塔》极劲健,此碑则雄厚;前者极露筋骨,后者凝炼温恭;前者较遒媚,后者则较端重 。
此碑刻工也极精,或认为柳书传世最佳者 。
孙承泽说:“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笔 。
”柳公权的楷书中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影响最深远 。
8.《刘沔碑》(848年,七十一岁) 柳公权书,韦博撰,元度摹勒并篆额,楷书三十七行,行六十五字 。
此碑字体偏小,但书体劲秀 。
杨守敬《学书迩言》注意到其“淡雅”特点 。
细察其碑多用圆笔,如“国”字,右角转换既圆,右直下也呈弓弩形 。
“司徒”之“司”,右侧遽然下弯,有拙态,“神道”之“道”字的结体也错互示拙 。
七十岁以后,柳公权书也在变化 。
此碑与其相近风格者如《苻磷碑》、《魏公先庙》、《刘沔》、《冯宿》均有“敛才就范,终归淡雅”之风范 。
9.《魏公先庙碑》(852年,七十五岁) 唐崔玙撰,柳公权书,正书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 。
碑断石散,磨泐不全,初拓仅五石 。
立碑年月不明,王昶《金石萃编》以为在咸通末(874),《宝刻类编》以为大中六年(852) 。
此碑崔文庄雅,柳书遒劲,细看已达淡雅之境 。
其笔画颇有俯仰之态,如“上”字、“五”字之横;结字颇取倾仄之势,如“事”、“国”重心...
横版柳体书法作品"天道酬勤,厚德载物"颜筋柳骨,颜体大开大和,丰满有力 。
柳体书写更近篆书,如果练毛笔,可从颜(真卿)体或柳(公权)开始 。
如果练硬笔,可从庞中华开始 。
不过我建议你先练练毛笔 。
因为毛笔书法有米字格或九宫格纸买,便于你掌握汉字的结构比列,结构比列掌握好了,无论对毛笔或钢笔,你都成功了一半 。
学书法有一句行话叫颜筋柳骨,你如果在练结构的同时,能参透这句话的意思,并在平时练习时对一个字的筋骨拆分运用自如,说明你已步入书法艺术的大门,此时多看看书法艺术评论,多用心领悟前辈的作品,可调一位适合自己性格的名家的作品作为自己的主要练习目标 。
持之以恒,便定有所成 。
若不限于门派,根据自己喜好,集各家所长,自成一派,则是大部分书法家惯走的路线 。
练书法一般都是从最基本的横竖开始,然后联系横竖划的字,然后是撇,捺,点,循序渐进,最后才是临帖.一般是从楷书入手的. 女孩子比较适合练柳体,比较秀美;颜体则比较大气,适合男孩子....
柳体书法的特点是什么1、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
正由于其作品具有独到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
2、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 。
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
3、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 。
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 。
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
扩展资料:1、柳体是指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 778-865 )地书法作品字的总称 。
柳体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
2、个人成就: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