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安市中心以后有发展吗,杭州临安最有潜力的中心

“大城西”将成杭州第三中心 , 甚嚣尘上日久 , 恐非空穴来风 。
近日 , 一张刊发于杭州日报《规划引领向未来》中的“2021到2035年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结构示意图” , 把这样的推断与呼声 , 又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图中 , 与武林和湖滨地区、钱江新城地区使用了同样图标的“第三位并肩者” , 正是“大城西” 。
如果说单凭一图推断还只是“蛛丝马迹” , 此次党代会报告中的提法 , 则几乎已可视为“一种无疑” 。
2月23日 ,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 , “科技创新”仍是不变之大计 。而大计既定 , 何以发力?报告中两次提及:
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 , 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高水平现代化引领区 , 努力成为比肩“硅谷”的科创高地 。
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能级 。
“大城西”的“中心感” , 再一次扑面而来 。
话至此处 , 到底何为城市中心?
途经武林逛逛商圈 , 沿湖滨一路向北 , 在步行街略作停留 , 最后流连于西子湖畔 , 这是“西湖时代”之杭州 , 文化底蕴隐于厮 , 杭城商业之繁盛也藏于厮 。这是杭州的第一个城市中心 。
而后钱塘江涌 , 钱江新城崛起于大江北岸 , 与钱江世纪城隔江相望 , 依依东眺处 , 杭州由“三面云山” , 转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钱塘江时代 , 拥江发展中 , 国际大都市的雄心更加一览无遗 。这是杭州的第二个城市中心 。
但城市中心 , 除了聚合一城之力的“统领之力” , 是否能以一己之力反哺城市整体发展 , 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 。
“数智杭州·宜居天堂” , 已把未来杭州的蓝图精准淬炼 , 第三中心 , 必定是“数智中心”与“科创中心” 。
这一本源性逻辑 , 也是大城西中心化的另一种背书 。
数据显示 , 当前城西科创大走廊数字经济项目占比超90% , 过去5年来 , 超过25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落地于此 , 大走廊所拥有的规上企业已达269家 , 且基本集中在数字软件、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的最前沿领域 。
作为“十四五”开局年 , 刚刚告别的2021里 , 城西科创大走廊更实现产业增加值2812.7亿元 , 同比增长12.9%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7536.2亿元 , 同比增长18.5% , 在大浪中再添了一股高潮 。
2022年 , 杭州正式启动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直白地说 , 集聚大量科技创新资源 , 数字家底雄厚的大城西倘若成为“第三中心” , 能大大拉近杭州与目标的距离 。
此外 , 一城之中心 , 往来也必定四通八达 。
对大城西而言 , 着眼于内 , 杭州地铁3号线、5号线一期、16号线全部“穿廊而过” , 绕城高速西复线、运溪高架路、文一路地下通道(保俶路—紫金港路)、科技大道临安段也条条大路皆坦途 。
全长约59公里的杭州机场轨道快线 , 即将在杭州亚运会前建成 , 由西向东串起西站、东站、萧山国际机场等枢纽 。届时 , 大城西与主城区、萧山 , 都将实现更紧密的串联 , 一改“交通末梢”的暂时性困境 , 成为辐射四方的前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