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游子吟古诗

有着“诗囚”之称的孟郊 , 大半辈子穷困潦倒 , 在母亲的坚持下 , 三次科考应试 , 终于在46岁中进士了 , 四处辗转 , 50岁时当了个芝麻小官——溧阳县尉 。
孟郊是个孝子 , 脱离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 暂时安定下来后 , 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母亲接过来同住侍奉 。

孟郊游子吟古诗

文章插图
饱尝几十年居无定所的生活 , 孟郊越发觉得伴母亲身侧生活的幸福可贵 , 回想起从前漂泊在外母亲的忧思记挂 , 如今生活依旧清贫却笑容满面的模样 , 幸好“子欲养而亲尚在” , 孟郊心中涌起深深地感激和庆幸 , 写下五言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流传千古的母爱颂歌母亲穿针引线缝制衣裳 , 或是打打毛衣什么的 ,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遇见过 , 长大以后离开家 , 这样的机会很少很少了 , 每次回家母亲可能都忙前忙后准备好吃的 , 已经很少有缝衣服闲话家常的时候了 。
孟郊早年四处游历寻求机会 , 中年奉母命科考入仕 , 与老母聚少离多 , 甚至好几年都见不上一面 , 亲人间的思念深入骨髓 。
孟郊游子吟古诗

文章插图
孟郊回想起当年出门远行的情景:
母亲坐在板凳上眯着眼睛穿线 , 屋里点着的油灯昏暗不明 , 一针一线细细缝制到深夜 , 也不知道熬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晚 , 才换来自己身上这两件整齐的衣衫 。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两个事物轻易将母子间的亲情紧密联系到一起 , 马上就要分别 , 思念与痛苦随之而来 。
【孟郊游子吟古诗】临行前的每个晚上 , 母亲都会用细密的针脚一遍遍地缝制 , 心中担心着孩子太晚归家 , 衣衫破旧无处修补可能面临的窘迫 。
孟郊游子吟古诗

文章插图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从母亲缝制的动作 , 到内心泛起的担忧 , 深入刻画一位慈母为即将出门远行的孩儿赶制衣衫的生活场景 , 一片真挚慈母心就在这朴实无华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
末尾两句是孟郊发自肺腑的感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敢说 , 犹如小草般微末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如春天般灿烂的慈母大恩呢!
孟郊游子吟古诗

文章插图
“寸草心”与“三春辉”是天壤之别的存在 , 根本无法相比 , 然而千百年来 , 伟大而又平凡的母爱存在于朝朝暮暮的生活中 , 也许会被忽略 , 但绝不会消失 。
母爱无需需华丽辞藻去赞美歌颂 , 虽然质朴平凡却无可替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