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四 )


例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
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 。
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
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 。
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
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 。
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
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 。
【答案】B
【解析】京城内下的雨小些 。
例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
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
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令人敬畏有高傲(而)不同一般的气节
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
【答案】A
【解析】正确翻译:国都的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竹子当作珍宝 。
例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
【答案】(1)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
【解析】(1)注意“其”的用法,表推测,以及文言固定句式“……之谓也”;(2)注意“及”的用法,以及省略句 。■(结束)
例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 。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 。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 。
【答案】(1)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来留给我使用 。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 。”
(2)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命令详加议论 。皇上每次御临便殿门口,召夏原吉来谈话一段时间,左右的人都不能够听闻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第(1)句注意“贤”、“贻”、“欲”等词的落实;另外本句有两处省略 。第(2)句注意“居”、“辄”、“御”“召语”、“得”等词的落实 。
例6对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B. 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C.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D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答案】C
【解析】文言断句首先要通晓文意,然后再沿波探源抓标志 。本题以语言内部相对完善的独立单位为主,考查对文意的把握 。附翻译:后来崔暹聚集宾客,大司马元旭当时也在座,讨论想要任命府僚一事 。崔暹指着樊逊说:“这个人学富才高,是最好的行参军的人选 。”元旭看着樊逊说:“能否屈就吗?”樊逊答道:“我家不是名门,可不敢担任这样的重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