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什么意思?与立夏的区别是什么?

古诗六首,解读神秘节气夏至,夏至午之半,一阴巳复生
如此炎热的夏天,现代人苦于避暑,不知觉会错过一个节气节日“夏至” 。对于现代人来讲,“夏至”这个词,有着体感,那是夏天真正到来的感觉 。但是“夏至”果真只是夏天来了吗?因为在夏至之前,还有立夏,那么夏至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回到清朝,乾隆皇帝留下来的夏至诗,有近百首之多,且多和北郊在地坛的祭祀有关,除了少量年份,他不能亲自前往,派亲王前往举行盛大的祭祀,几乎每年他都是率领浩大的人马,凌晨就前往地坛,且虔诚行着 仪式,这仪式包括头三天的斋戒,当日多达七十多次的跪拜,直到七十多岁,身体不能下跪才由他人进行,且选中的人要和他一样虔诚 。
那么就可以看到夏至和皇权紧密的关系 。
夏至,不是有些科普上含糊说的,古代劳动人们,在田间闲来无事,看到这天的白天比其他日子都长,闲来无事,在这天崇拜太阳,祭祀鬼神 。
夏至从一开始,就是极其有智慧的古人,关于太阳和自然与人关系的一种科学定位 。
夏至,是长期观测太阳光有规律的在地球表面停留移动,形成周期循环的一个节点 。比如此日太阳角度最高,白日最长 。而将立柱放在太阳光下,到这天的某一个时段,影子最短 。这是古代年月日精确划分的开始 。最早确立的坐标,就是这天 。而测定和诠释这些现象的人,都不会是普通农民,他们是部落首领,巫师,一群有着智慧的人,而敲定并颁布的,就是最高统治者 。
夏至的含义,是夏天,太阳达到天空中的顶点,日影最短,是种极致 。
理解这个含义,再来看看古代关于太阳的崇拜,万物生长光明,靠太阳,是人类感知地球附近最伟大的天体,而无疑皇权是太阳运行的象征,所谓如日中天,统治万民 。而历代皇帝都有这样一个特权,就是修订历法,他就代表太阳和自然 。
所以从上古,夏至的祭祀就是宣告皇权存在的象征 。
周朝的皇帝此日要穿红色的衣裳,乘坐装饰红色的马匹,打着红色的旗帜,在北方的沼泽池水边祭祀太阳神,并且回来接受百官的朝拜 。
此后历代大同小异 。到了明朝,特地设置地坛,又叫方泽坛,明清两代皇帝的夏至祭祀,集中在此 。
“龙精初见大火中,朱光北至圭景同 。
帝在在离寔司衡,水雨方降木槿荣 。
庶物盛长咸殷阜,恩覃四冥被九有 。”南朝 谢庄《宋明堂歌九首 其五 歌赤帝》
这是南北朝夏至皇帝祭祀礼仪上的歌曲 。
苍龙星在天上,大火星在半空,太阳走到了北方的极致,日晷的影子停留在日晷间 。
“圭景同”是指北回归线一带,会出现太阳照在杆子上,地面没有影子,影子缩减到日晷当中,和日晷一体 。
天上的神正掌管四季的平衡,而人间,有夏天的雨水降临,木槿花开 。
万物争着壮大,长满的山地,太阳您的恩德,披遍九州大地 。
理解了意思,这里并没有什么玄妙,就是赞美太阳 。赞美这天的太阳具有划时间划节气的重要作用 。
“璿枢无停连,四序相错行 。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中唐 · 权德舆《夏至日作 》
夏至是时间和季节的重要节点 。
古代称太阳白天为阳,夜晚月亮为阴 。夏至这点,太阳到达北半球几乎垂直顶点,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段,但是夏至这个节点,是瞬间的概念,因为过了这个节点,白天会逐渐缩短 。所以就算是夏至太阳到达顶点的瞬间,也伴随着运行,夜晚将逐步变长 。
古人言简,用夏至一阴生,表达这种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