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历史典故及来源出处介绍

【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历史典故及来源出处介绍】沆瀣一气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释义: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干坏事 。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 , 崔沆放崔瀣榜 , 谈(谭)者称‘座主门生 , 沆瀣一气 。’”
故事:中国的科举制度 , 萌于隋 , 兴于唐 , 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天下英雄 , 入吾彀中矣!” 意思是通过科举考试 , 朝廷广揽天下之英才 。
话说乾符二年(公元 875 年)  ,  京师长安进行一次大考 , 礼部侍郎崔沆担任主考官 。有个考生名叫崔瀣 , 那是相当的有才 。考试日 , 主考官崔沆连日批阅考卷 , 当阅到其中的一份答卷时 , 不由得眼放绿光 , 连声叫好 。放榜那天 , 鞭炮齐鸣 , 锣鼓喧天 , 红旗招展 , 人山人海 。果然 , 崔瀣高中 , 就等着钦点了 。这样的故事 , 经后世的作家一添油加醋 , 就是一幕很好的公子赶考遇良缘 , 私定终身后花园的传奇戏曲 。
历史就是这么巧 , 你不服都不行 , 这师徒二人 , 都姓崔 , 一个叫沆 , 一个叫瀣 , 沆瀣二字 , 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气、雾露 ,  如今巧妙地在两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块 , 实在难得 。于是有人打趣为:“座主门生 , 沆瀣一气 。”可见当时并没有贬义 。
接下来问题来啦 , 崔瀣凭借真才实学 , 崔沆慧眼识珠 , 主考和门生之间 , 一没有钱的关系 , 二没有人的关系 , 不存在营私舞弊的情况 , 怎么沆瀣一气慢慢就变味呢?二位真的比窦娥还冤 。这就是汉语词汇的变化与发展 , “沆瀣一气“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一个含贬义词的成语 。
叫兽感悟:本来想写韩信来着 ,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堂堂的某985名校学生 , 在抗疫的关键时刻 , 竟然用了“全校师生沆瀣一气 , 团结向前”的话语 ,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 , 经常给学生做的滥用成语就是这 , 不由得感慨:同学啊 , 你这名校怎么考上的!不过这还不是最丢人的 , 甚至更名校的校长 , 在盛大的典礼上能读出:鸿hao之志 , 这是连初中语文都没好好学 , 要不然总该知道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叫兽一直坚持认为高中文理不应该分科 。学理科的历史地理只为了应付结业 , 学文科的理化就胡凑合 , 尤其是理科生 , 好多文化知识缺失 , 不能不说是遗憾 。科学与人文 , 车之双轮 , 鸟之双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