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赋原文赏析,全篇翻译及诗词赏析大全

寒松赋【唐】李绅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
译文及注释:译文: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世俗之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 。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夸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 。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 。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哪年 。
等到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 。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 。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 。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 。它和隐士的志趣相合,与君子的气节相投 。
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 。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 。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 。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 。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
尾声: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 。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 。
注释:流俗:世俗 。顾:看见 。
炫容:夸耀外形 。炫,夸耀 。
贞枝:正枝 。肃矗:肃然直立 。
芊(qiān)眠:茂密状 。
穹:高 。盘薄:牢牢地 。埋根:扎根 。
联缘:缠绕 。
栗:颤抖 。
悴:憔悴 。
玄黄:天地,指大自然的变化 。
落落:高超不凡 。高劲:高大峻拔 。
孤绝:高耸突出 。
停雪:使雪停止 。
叶(xié):通“协”,附和 。
隆:盛,高 。
资:帮助 。丰:繁荣茂盛 。
擢(zhuó)影:耸起的影子 。
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相当于尾声 。
负栋梁:身负栋梁之材 。
谅:诚,确实 。
固:本来 。斯焉而取斯:化用《论语·公冶长》“斯焉取斯”句 。取,取法 。
创作背景:【寒松赋原文赏析,全篇翻译及诗词赏析大全】此赋虽没能确定具体写作年代,但从作者的生活经历考察,很可能写于公元824年(长庆四年) 。是年李绅被李逢吉、王守澄一伙诬陷,说他曾劝唐穆宗立深王 。这事不利于唐敬宗 。而即位不久的唐敬宗不辨此事,于是将李绅贬为端州司马 。这对李绅是一次最严重的政治打击 。他怀有远大的抱负,一直想以自己的文才厕身朝廷,辅佐帝业,匡济天下,没想到却遭此横祸,无辜被害 。大概在这种心境下,李绅创作了这篇《寒松赋》 。
赏析:这是一篇寒松的礼赞,作者在赋中热情赞美了松树美好的本质 。题目不叫松而叫“寒松”,说明它所处地势的冷僻 。由此可以联想到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和王勃的《涧底寒松赋》,都是以寒松寄怀的咏物杰作 。由寒松联想到寒士,从寒松的“负栋梁”而不为时所知为世所用,隐喻寒士的虽怀瑾握瑜而沉沦下僚的遭遇,从而抒发深沉的感慨 。这是作者创作此赋的基本思路 。全赋可以分为四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