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是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是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

文章插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
历史背景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
虽黄公望晚年定居今富阳市境内,但画卷内容对比宽敞平坦的”富阳江”和山峰峻奇峡谷雄伟的”桐庐江”,就可得知,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所绘,用三、四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是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

文章插图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是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

文章插图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 。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 。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 。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从而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无用师卷 。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是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作者简介
基本情况
元代画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 。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 。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 。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 。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 。然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 。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负众望的大画家 。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
创作过程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 。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