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高产栽培技术 西洋参种植

西洋参种植(西洋参高产栽培技术)

西洋参高产栽培技术 西洋参种植

文章插图


西洋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美国和加拿大,分布于北纬40~50度、西经67~125度范围,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引种成功已有30多年的历史 。西洋参药材为西洋参植株干燥根,又名花旗参、洋参、西洋人参、美国人参,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近代药理发现西洋参有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活力、抗癌抗衰老等作用 。
西洋参植物生态学特性1.土壤 。西洋参喜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透气透水及保肥保水性能好、有良好的团粒结构的壤土、沙壤土或森林棕壤 。土壤pH值以5.5~7.0为宜 。
2.光照 。西洋参长期生长在北美洲的天然森林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半阴性的生态习性,需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生长,在我国栽培需要搭简易棚遮阳 。它喜斜射光、散射光,忌强光,尤其是中午前后的直射光会伤害植株,引起日灼 。遮阳棚的透光率:1~2年生以10%~15%为宜,3~4年生以15%~20%为宜 。
3.温度 。温度的变化会对西洋参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 。当气温达到10℃以上、10厘米深土温7℃以上才能出苗;气温20℃以上、10厘米深土温15℃左右,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气温约28℃、10厘米深土温约20℃时,植株才能开花结实;气温在12~14℃以下、5厘米深土温10℃时,植株就进入了枯萎期 。所以西洋参整个生育期的适宜气温是10~28℃ 。地上部分生长期130~150天 。
4.水分 。西洋参在生长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在干旱、湿度小、日夜温差大的地方生长不良 。但水分太大,参床积水不利于生长 。土壤水分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 。
5.通风 。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调节二氧化碳和氧的浓度及温、湿度,满足西洋参生长发育的需要 。
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 。选用土质肥沃疏松、理化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强、排灌条件好的地块,前茬以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为宜 。不宜选择花生、蔬菜、烟草、老果园、老桑园等病害较重作物的地块,土壤pH值5.5~7.0 。另外,考虑到集约化生产,最好选大而平整有一定生产后续性的大地块,忌连作 。
2.整地 。为了给西洋参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要进行休闲养地、整地、熟化土壤 。参地选好之后,于播前1年翻耕7~8次,深度25厘米左右,在此期间结合土壤深翻每667平方米(1亩)施有机肥4~5立方米,在7~8月施入生物菌肥,9月施入土壤杀虫剂 。休闲养地是农田栽培西洋参提高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 。深翻施肥使土壤充分暴晒、冷冻、风化,利于有机质分解,促进土壤熟化,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真菌),增加有益微生物(放线菌、细菌),减少病害发生 。
3.作畦 。深秋播种或移栽前,整平土地作高畦,每2米1个,畦高0.25米,畦面宽1.4米,作业道宽0.5米,边坡比为1∶1 。
4.播前苗床准备 。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5~20克施于床面,混土深至5厘米左右,进行土壤消毒 。用压眼器压穴待播 。
5.播种时间 。山东威海地区秋播于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播于3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进行 。
6.种子采收处理 。7月底开始陆续采收西洋参种子 。选择鲜红成熟的果实,采收后进行脱皮、漂洗,直到种子无果肉包裹 。将当网年采收晾干的种子浸泡,隔12小时换水1次,将吸足水沉底的种子捞出晾干皮,用50毫克/千克优质网赤霉素浸种24小时后,捞出放在50%多菌灵500倍液中轻轻漂洗一下即捞出,按种子与细沙1∶3的比例混合均匀沙藏,放置在阴凉处直到播种 。期间温度要控制在25℃以下,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湿度大易烂种 。这样到11月中旬即可有80%的种子完成形态后熟,利用自然低温即可完成生理后熟 。播种前用用杜邦三合一拌种剂进行种子包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