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阅读答案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阅读答案)
巩义的一棵树在网上火了,但仔细一看会发现,这棵拥有600年树龄的树真的是百思特网与众不同,它看上去更像是“半张皮”,据门口71岁的大爷介绍,这颗皂荚树原本长得可好看了,他手中还留有2000年一位监考老师画出来的原型图 。


但从那以后,皂荚树就被烧了几回,2015年时候只剩下小半部分的主干,如今仅有半张树皮,枯老的树皮和鲜绿的新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而大树经受住了今年7月份郑州特大暴雨的摧折,让人不禁感叹走过600年的岁月,如今依然“树坚强”!


对于皂荚树,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或者有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如今很多园林绿化也开始种植皂荚树,它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我们没有察觉而已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这么说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


作为一种被当做千年的宝贝,皂荚树的广谱性的作用在于它的果实,也就是皂角,印象中它就是奶奶手中的宝贝,是勤俭持家的好帮手,具有很好的洗涤作用,能生成泡沫,去污能力非常强 。有文献资料表明,在秦汉时期就有用皂荚来洗衣物和头发,至隋唐已开始普及,到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宋朝,皂荚被进一步创新研发,将其捣碎研细,再辅以香料,制成了真正的纯天然的香皂 。时至今日,也有很多工业洗涤用品以含皂荚为卖点进行宣传,就是为了凸显其天然性 。


在早些年的时候,最令人疯狂的还是皂荚刺,曾被卖到150元一公斤,没想到沉寂千年的皂荚树一下子成致富人眼中的香饽饽,一天随便搞搞千把块钱到手,比干什么都香,此时皂荚树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
皂荚刺是小时候的噩梦,因为你的爬树绝活是不可能用在皂荚树上的,它的刺犹如钢钉一般,能轻易地刺穿汽车的轮胎,甚至可达15公分长,而且刺上还会长出分刺,形成立体的攻击面,一旦碰上可想而知 。


既然如此为何会有人买它呢?以前农村的老人会在农闲的时候捡一些皂荚刺,然后回家煲鸡汤,排骨汤等,或者用来泡酒喝,这都是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原来皂角刺是一种比较冷门的中药材,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是这样写的:皂荚刺治风杀虫 。《本草汇言》这样描述:皂荚刺,拔毒祛风 。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原先只靠野外的那几株皂荚树生产的皂荚刺,肯定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一路飙涨,从2010年的70元一公斤直接涨到2015年的150元一公斤 。很多人瞅准时机大面积种植,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年便可采摘皂荚刺,而这些刺会和皂荚树一样一直能生长采摘100多年,最终肯定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暴跌至35元一公斤,由于皂荚刺只能靠纯手工采摘,这个价格连人工费都不够,种植户进退两难 。


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此时人们一度对皂荚树产生了厌恶的情绪,甚至纷纷摒弃它,很多人一怒之下将其大量砍伐,再加上皂角的洗涤作用完全被工业用品替代,皂荚树就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且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树种 。
但倾其所有造福人类千年的皂荚树百口莫辩,只有皂荚依然外黑内白,诉说着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和刚正不阿 。但还是有一些老人们依然爱着它,炎炎夏日坐在树下乘凉,偶尔拿出箱子里珍藏多年的皂荚,回想起一段风华正茂的岁月以及一生的挚爱!


存在即合理,皂荚树为什么延续了千年还不被淘汰?在古代它的洗涤和药用价值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何利用取决于你如何开发它 。如今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皂荚树的作用也要与时俱进,科研人员在扒开小小的皂荚后,发现了一种叫半乳甘露聚糖胶的物质,它具有独特的流变性,常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粘合剂等,广泛应用于百思特网石油钻采、食品医百思特网药、建筑涂料等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