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

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鲶鱼效应”?)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个经典理论“鲶鱼效应”,其源于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渔民们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到达渔港,但在运输过程中还是由于窒息而导致大批沙丁鱼死亡 。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将沙丁鱼活着带回到渔港,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 。原来老船长在沙丁鱼槽里故意放进几条专以沙丁鱼为食的鲶鱼,让其四处游动,沙丁鱼十分紧张,左冲右撞,四处躲避,加速游动,从而获得大量氧气,从而延长了其存活时间 。
鲶鱼效应:竞争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鲶鱼效应”的实质是激励精神,通过激励产生上进的因素 。“鲶鱼效应”的作用在于调动大家的积极因素,有效激活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让员工在刺激作用的驱动下,展现活力,使之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

什么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在自然界中,“鲶鱼效应”十分常见 。科学家曾观察过大自然中的羊群,结果发现,如果一个羊群的活动区域里没有狮子等天敌,它们就会缺少危机感,不再习惯奔跑,体质逐渐下降,进而影响到这个羊群的整体繁衍 。在企业也常有这种现象,如果一个员工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也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没有紧迫感,没有危机感,做事的积极性也会非常低 。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总裁本田宗一郎就曾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公司里东游西荡、人浮于事的员工太多,严重拖企业的后腿 。可是全把他们开除也不妥当,一方面会受到工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也会蒙受损失 。这让他大伤脑筋 。他的得力助手、副总裁宫泽就给他讲了沙丁鱼的故事 。
本田听完了宫泽的故事,豁然开朗,连声称赞:这是个好办法 。宫泽最后补充说:“其实人也一样 。一个企业如果人员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只有外有压力,内有竞争气氛,员工才会有紧迫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有活力 。”本田深表赞同,他决定去找一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的员工队伍,以制造一种紧张气氛,发挥出“鲶鱼效应” 。
说到做到,本田马上着手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 。他首先从销售部入手,因为销售部经理的观念离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守旧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 。必须找一条“鲶鱼”来,尽早打破销售部只会维持现状的沉闷气氛,否则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努力,本田先生终于把松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 。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受到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好评,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活力大为增强 。公司的销售出现了转机,月销售额直线上升,公司在欧美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本田先生对武太郎上任以来的工作非常满意,这不仅在于他的工作表现,而且销售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带动了其他部门经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本田深为自己有效地利用了“鲶鱼效应”而得意 。
什么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从此,本田公司每年重点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的、思维敏捷的、30岁左右的生力军,有时甚至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鲶鱼网” 。这样一来,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触电式的感觉,业绩蒸蒸日上 。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利用“鲶鱼效应”进行管理,一般都会采用本田公司的做法:不断从别的企业引进人才,营造一种充满忧患意识的竞争环境,使组织保持恒久的活力,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人才效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