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二 )


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 。

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文章插图
字体特点:
1、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
2、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
3、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
4、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