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书书法如何认,鸟虫篆字体对照表多多益善( 七 )


颜体 。柳体并称四体 , 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 , 由于赵孟俯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 , 所以 , 他的书法对 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 , 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 , 这也和他信佛教 。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 。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 , 邓文原 , 虽然成就不及赵孟俯  ,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 。他们主张书画同法 , 注重结字的体态 。
纵观元代书法 , 元代书法的特征是"尚古尊帖" , 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 。至于篆隶 ,  虽有几位名家 , 但并不怎么出色 。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 , 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有 元一代书风 , 仍沿宋习盛于帖学 , 宗唐宗晋 , 虽各有其妙 , 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 , 较之文 学 , 绘画等艺术门类 , 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
(三)明朝书法艺术 :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 , "台阁体"盛行 。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 。"凡金版玉册 , 用之朝廷 , 藏秘府 , 颁属国 , 必命之书" , 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 。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 。和祝允明、文 徽明、王宠"三子" 。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 , 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 。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 而上通晋唐 , 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 , 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 , 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 性化的新境域 。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 , 书法上追求大尺幅 , 震荡的视觉效果 , 侧锋取势 , 横涂竖抹 ,  满纸烟云 , 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 。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
七、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 , 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 , 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 , 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 。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 , 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 , 狂放不。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 , 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 。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 。于此同时 , 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 , 姜 英 , 张照 , 刘墉 , 王文治 , 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 , 力图表现出新面貌 , 或以淡墨书写 , 或改变章法结构等 。但由于 帖学长时期传承 , 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 , 认识 , 调整 , 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 , 这就使帖学的颓势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
正此时 , 金石出土日多 , 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 , 一时朝野内外 , 学碑才趋之若  ,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 , 加之阮元 , 包世臣 。康有为大力张扬 , 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 。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 , 达到了尽性尽理 。璀灿夺目的境地 。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 。如果说 , 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 , 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