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主要内容简单概括,大禹治水课文是围绕哪件事写的( 二 )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 , 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 , 克服重重困难 , 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
治水遗址到今天仍旧保存着 , 禹会村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 , 总面积为50万平方米 。大禹生活的时代是龙山文化时期 。涂山有大会诸侯遗址 , 又有娶女首领为妻的涂山氏国遗址 , 并存有禹王宫启母石台桑、防风冢、禹墟等多处遗迹 , 山上禹王宫有数千年历史文明 。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相传古时候黄河一带经常闹水灾 。凶猛的洪水淹没了田地 , 冲毁了房屋 , 人们流离失所 , 无家可归 。于是 , 大禹决定去治理洪水 。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 , 常常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一年又一年 , 他每天到处奔波 , 一心治水 。
有一天 , 大禹经过家门口 , 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 。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 , 可是怕耽误治水 , 没有进去探望 , 匆匆走了 。几年后 , 大禹又经过家门口 , 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 , 儿子挥着小手在爸爸 。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 , 又抓紧时间赶路了 。又过了几年 , 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 , 儿子已经十多岁了 。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 , 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 。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的向前奔去 。
【大禹治水主要内容简单概括,大禹治水课文是围绕哪件事写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 一心一意治理洪水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 ,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
大禹治水
(小学课文)
《大禹治水》是人教社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 , 朗读者是杨海波。
本文讲述了鲧和禹治水的故事 , 面对滔滔洪水 ,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 改变了“堵”的办法 , 对洪水进行疏导 , 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 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 , 置个人利益于不顾 ,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该事迹也被多数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
解读《大禹治水》
——从大禹身上解析英雄元素
课堂讨论话题:
1、什么是神话故事?2、人们为什么要将大禹神化?(引出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3、英雄身上有什么元素?
英雄元素解析:
一、责任的担当 。
鲧在临死前叮嘱儿子大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文中的这句话很关键 , 第一这是父命 , 父命不可违 。第二 , 鲧为什么要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 继续自己未完的事业?追溯到第一自然段 , 洪水泛滥带来的灾害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这个时候 , 大丈夫要用于但当责任 , 什么是天下 , 这里是指在天下生活的黎民百姓 , 真正的英雄要担当起百姓的兴与亡的责任 , 这是通常意义下英雄身上具备的元素 。
二、智慧
鲧和大禹都是英雄 , 虽然鲧治水失败 , 但是他首先担当起了责任 , 所以是英雄 。但是为什么鲧失败 , 大禹成功 , 回归课文寻找 。第二自然段讲鲧的治水方法——堵 , 第三自然段讲大禹的治水方法——疏 , 疏的方法是“开凿、挖通、垒、引”完全相反的方法 , 对比强烈 , 所以结果完全不同 , 鲧失败 , 大禹成功 。这是大禹的智慧(延伸补充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发明了准绳和规矩等工具) , 所以 , 英雄是有智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