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垃圾桶怎么画,看图画写作文三年级放风筝( 二 )


昨夜,昏黄的灯下又看见她弹琴的身影,窗外她的身影在晃动,窗外她的琴声在飘荡,窗外她的灵魂在歌唱 。
我抬头向窗外看,看到的是乐观的微笑和坚定的眼神 。
3. 写一篇漫画作文(要配图)
今天看到了一幅华君武画的《假文盲》 。
这幅画画的是在候车站发生的故事:只见站台上竖着一个牌子,写着“母子上车处” 。可是母子上车处里却站着几个高大的男人,一对母子反而站在这个“母子上车处”的外面 。那几个男子不是抬高头在吸烟,就是在高谈阔论,好像看不到身边
的牌子和那矮小的母子 。
看完漫画,我很气愤———“假文盲”真自私,为了能优先上车,就假装什么都看不到,看到这对母子弱小,就欺负她们 。如果这对母子不是这么的弱小,上前跟他们理论;如果有个管理员来管管他们;如果大家都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话,这种事就不会发生 。
从这幅漫画,我联想到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 。例如:在公共汽车上,有一排写着“老、弱、病残及抱婴者专座”的座位,有些人却视而不见,大模大样的坐在那里,即使旁边站着老人、抱婴者、小孩也不让座给他们 。有些地方明明写着不准停车,却还是有车停在那里;马路边有装垃圾的桶,可在垃圾桶周围就会有不少的垃圾 。一些公共汽车站越年轻的越不懂“排队上车”……
我们不应该向那些人一样自私自利,没有社会公德 。我们不应该做丑陋的“假文盲”,应该有爱心,要做个会关爱他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好公民 。就像我的语文老师邱志玲说的“不要做假文盲,要乐于助人 。真正的善良不能光靠嘴巴说,要做出实际行动 。”
4. 关于手抄报的作文(自己写的)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希望我的解答能对你有所帮助.下面的作文供参考:周末,我在家里学做手抄报.我准备好一张大白纸,以及做手抄报用的铅笔、橡皮、尺子、彩色笔等编报工具.编报的第一步是给手抄报拟一个既好听又恰当的名字.我想了想,决定把报纸的名字叫作《小天使报》.这个名称虽然是正规报社的专利产品,但我今天先借用一下,请恕我一次小小的侵权吧.正式的编报工作开始了.首先,我要设计第一版.我从《优秀作文》、《童话故事》、《语文知识》等书本中找来内容,逐一编排在第一版上.编好文章后,我在文章的空隙绘上生动活泼的图画,这些小插图与每一篇文章都和谐相配,整个版面让人感觉很新颖,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接着,我继续努力,开始编排第二版了.我把第二版的版名定为“快乐骤站”.在编写这一版时,我仍然十分认真、细致.我不停地抄啊、写啊,手都抄软了,本想停下来歇一会儿,但转念一想,做事哪有不累的道理.就这样,我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捏着橡皮,错了就改,改了又写.我还用好几种彩色笔作画,为文章配上了插图.在这一版里,有谜语、笑话、格言;有书法、卡通、游戏.整个版面设计的内容有如一部百科全书,大家看了一定会爱不释手、赞不绝口的.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一张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小天使报》终于展现在眼前了,欣赏着自己创造的劳动果实,我开心地笑了. 。
5. 写一篇人在图画中的作文
身居湖山处 人在图画中 在苏州的中小型园林中,艺圃论历史不如沧浪亭古老,论布局不如网师园巧妙,论叠石不如环秀山庄经典 。但它能和众多的园林相提并论,决非偶然,主要是因为与苏州杰出的文艺世家文氏家族息息相关 。鼎鼎大名的文氏家族活跃在明代中、后期,可谓人才济济,被谱牒学家誉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艺世家之一 。这个家族在众多的文艺领域中都有非凡的建树,尤以两个门类中的成就最为出色,一是绘画艺术,其代表人物是文徵明,二是造园艺术,代表人物为文震亨,而艺圃的主人,即是他的哥哥文震孟 。艺圃原为明间学宪袁祖庚的故宅,本来荒烟废沼,经袁氏经营,遂成初具园林气息的“城市山林” 。但早期的艺圃园景不丰,尚未形成特色 。袁氏殁后,旋即败落不堪 。万历年间,文震孟购得这一废圃后,大事修葺、增建,并题名药圃 。至崇祯年间园以“林木交映,为西城最胜”,可见园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以后的四百余年中,园内建筑、景物或有增减变化,园名亦有改易,但大的格局基本未变 。因而,园林界普遍认为,正是文震孟的擘划,才奠定了今日艺圃的基础 。明末艺苑巨子董其昌在撰文介绍张济美家园时指出:“公之园可画,而余家之画可园 。”揭示了山水画和造园的关系,也反映了明代艺术圈内对绘画和园林这两门姐妹艺术关系的认识以已很普遍,若以此话来形容艺圃,也非常适合 。文氏一脉的画风清新秀丽、平易自然,笔墨浓淡相宜,温清苍润,深得大自然的灵气 。艺圃中的山峦湖池,确也象他们的写意山水一样,淡墨轻廓、清秀雅逸 。走进艺圃,山映水照,就象走进了一幅天然图画中,也好象走进了文派艺术的殿堂,无论是疏泉叠石,还是花木栽植,处处合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所归纳的造园原则 。从中可以深刻领会简练自然的造园布局手法和文氏工稳平实的构图特色在艺术意境的处理上息息相通,有异曲同工之妙 。走进艺圃,不光让人领略到浓郁的山林气,也使人感受到清馨的书卷气 。这里的一花一石,无不浸润着文氏家族的艺术和人格精神 。一代名园不啻是“三万顷湖裁一角,七十二峰剪片山”的城市山林,也是知识分子超然于闹市的精神家园 。时光的磨洗,去除了一切表面的、肤浅的外壳,却留下了文派艺术的精髓,这也是艺圃在苏州园林中能够独树一帜,倍受世人青睐的重要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