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谈半人时代( 二 )


王守仁先生在教育中明确要求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 同时要注重培养“专才”、“通才” , 这才稍微改变一些在科举制度下的教育的僵化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谈半人时代

文章插图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刚开始 ,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 , 屡次提出“教育救国”、“工业救国” , 但是整个教育还被“程朱理学”所充斥 , 更别说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 国家急剧需要专才 , 建设工业 , 改善人们生活水平 , 可当时就算是最高学府京师同文馆也依旧是重文轻理 , 重文轻武 。
京师大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出现才逐渐改变僵化的状况 , 之后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 , 也清楚地意识到当下的教育急需改革 , 进行北大改革 , 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 并提出思想自由 , 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
蔡元培校长讲话中提到 , 在旧的分科制度下 , 现在的大学生理不知文 , 文不知理 , 很是可怕 , 应该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 。
之后蔡元培校长在“五育并举”的方针下 , 尝试让文理科相互接触 , 蔡元培校长这一改革方案成为促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雏形 , 为今后的“非半人”教育打开了先河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谈半人时代

文章插图
梁思成先生认为古代的教育大部分都算是“半人教育” , 现在应该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 培养有独立、完全品格的人 。但是 , 事实上 , 尽管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理兼修 , 可“重理轻文”的态势仍未作出突破性进展 , 半人时代再次降临 。
在一次次教育改革中 , 为了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与选择的机会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与专业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谈半人时代

文章插图
但是在高考与工作的压力下 ,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与毕业后就业息息相关 , 针对这种现象 , 清华历史系教授彭林再次提出“半人”时代 , 在教授这里的“半人”是指是什么意思?
其实与七十年前梁思成先生所说的“半个人时代”意思差不多 。主要是还是指现代拥有高强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 , 却严重缺乏人文教育 , 没有人文素质的人 。
社会中 , 这种人屡见不鲜 , 可以说是高智商低情商的群体 , 或者可以理解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机器人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谈半人时代

文章插图
机器人可以做到不眠不休高强度完成任务 , 但是没有人情味 , 没有一丝人文素养 , 彭林教授口中的“半人”状态与机器人相差无几 。当代的年轻人逐渐走向更专业、理论更强 , 但是同时也越来越丧失感情 。
但是“半人”时代依然存在 , 知识体系得到了完善 , 但是知识体系背后的道德素养严重缺失 , 社会上有关的案例比比皆是 。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谈半人时代

文章插图
由“半人时代”中演变而来的“群体性迷失”
但是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世界也正处于未有之大变局中 ,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