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词“夺笋”是什么意思?网友直呼:太神奇!( 三 )


除了挖笋这项活动本身,挖笋后的收获也增加了挖笋人的满足感 。
挖下来的竹笋包裹着层层笋衣,逐一褪去后,白嫩的笋芯始为外人所见,如果善加利用,笋在厨师的手中有无限可能 。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将笋肉齐烹,盒盛簋,人止食笋而遗肉”,笋味清甜爽脆,与肉同炒,散发着油香的笋肉用它的鲜甜消去了肉的油腻,吃起来毫无负担 。除去搭配肉炒,蒸、煮、焖、炒等做法样样皆可,腌笃鲜更是成了饕餮们每年必尝的佳肴 。笋的鲜嫩惊艳了不少人的春天,就连白居易也发出了“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的感叹 。
极致的美味大大激发了人们挖笋的动力,每一次挖笋都是一趟寻宝之旅,两手空空进山,只要你足够细心和勤奋,下山之时总能带上满满一筐山珍 。
不过挖笋可不简单,它是一个技术活 。
最好的笋,当属笋头将出未出者,赭色的笋叶露在土上并不起眼,这种笋挖出来最鲜嫩 。
最值得挖的笋,往往最不起眼 。
熟练的挖笋人会用锄头放松竹笋周边的土壤,锄头必须平行于地面,如果垂直于地面向下挖会损坏笋的品相 。耐心将笋轻轻挖出,唯有保持笋的完整,笋的品质才能保证 。
挖笋完毕后要将泥土回填,保护竹根,来年春季又是生机盎然 。毕竟,涸泽而渔不是中国人的行事方式 。
如果去的竹林已经受到多人的“光顾”,还能挖到笋吗?
这就考验挖笋人的眼力了,沿着竹鞭寻找,也许就能在竹鞭的下部或分鞭找到藏起来的竹笋 。
这是因为上一波人在挖竹笋的时候,下部或周边的竹笋还没有长大,等到有新的挖笋人走进竹林,又有新的竹笋冒出头 。
挖笋过程的愉悦和嫩笋带来的美味对爱吃的中国人来说显然有足够的吸引力,商家和农户们在人们挖笋的热情面前看到了商机,纷纷推出挖笋体验套餐迎合消费者的诉求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南山村的村民们坐拥万亩竹林,他们凭借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展挖笋售竹、组织亲子活动、农家乐餐饮等活动,为当地农户实现增收,平均每户一年增收3万元 。
广州的旅游社推出徒步登山挖笋两日游路线,路线终点是广州周边的从化溪头村 。两日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露营烧烤,植树挖笋 。借助挖笋活动,亲子共同亲近大自然,团队凝聚合作意识,适合疫情之下大家不想出远门的现状 。
浙江宁波西周镇的竹笋主题节日已经举办多年,竹林挖笋作为重要体验项目,帮助游客们感受竹乡之美韵,感受农作的乐趣 。2021年,象山(西周)竹文化旅游节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挖笋成为了游客沉浸式体验竹文化的重要一环,受到了不少游客的热捧 。
挖笋人锄头上下挥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互动,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贯彻全过程 。农耕文化是中华辉煌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经深深植入于中华文化,亲近自然已经是中华儿女的天性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旧是中华民族的追求 。
挖笋到底有什么乐趣,让挖笋的人一波接一波,层出不穷?也许从脱不花妹妹的感受中可以找到答案 。
在《春游管理术:挖笋为什么比采茶更好玩?》里,她聊起了挖笋和采茶的区别:挖笋是不断发现新笋的过程,属于增量逻辑,同时挖笋对个人参与度的要求要更高 。挖笋是高度不确定性的游戏,第一步是“发现”,这让挖笋的发展方向与采茶不同,这种不确定性让参与者具有更高的热情投入 。
除了挖笋这项活动本身,挖笋后的收获也增加了挖笋人的满足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