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七天建成一个医院 小汤山医院几天建成( 二 )



办法总比难题多 。为解决设备用房在屋顶的荷载难题,建设者通过加固柱子,并在房间四个角的承重关键区域支设模板进行二次注浆,用混凝土立柱和钢立柱共同撑起建筑 。

新增电梯安装中,为解决作业面狭小的难题,建设者用上了“接力传递”的方式,用紧邻楼体东部的汽车吊将基座梁和曳引机从卸货位置吊起,放置在楼体的东北角附近,再由楼体北部靠东区域工作的汽车吊“接力”运输 。第一天确认图纸,第二天完成订货,第三天生产,第四天到场安装,一台电梯的效率就是寻常的7倍 。

技术武装

无限趋近正式医院

1月23日到3月15日,53天的时间,一座全新的小汤山医院问世了 。

采访人员注意到,虽说是临建医院,但小汤山医院向正式医院的高技术含量无限趋近 。设计时,新建区域内的空调冷凝水、实验室排水、垃圾处理等排水都进行预处理再排入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达到传染病医院排水标准 。雨水系统有组织收集再排入市政雨水系统,避免了回渗造成的环境污染 。

科技力量外,小汤山医院还有暖心的细节 。为了让医生与病患在抗击疫情的压力下获得精神上的疏解,新建区域的盒子房外特别加上了配色,从红到蓝渐近变化的颜色,表达美好,传递能量 。病房区域,在每间病房的门口,有一个“双门互锁传递窗”,从门外向屋内递送物品时,通过这个传递窗,可以做到传递物品的双方互不接触 。

怀仁爱之心,定使命之魂!

3月16日,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 。出生于1988年的燕晓嘉看到消息后,开心地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内蒙古的项目 。原本是回北京休假的他,整个假期期间都坚守在小汤山医院,以“战区长”的身份投入到紧张的建设中,连孩子的两岁生日都没顾上 。

“17年前,我的父亲参与了2003小汤山医院的建设 。17年后,我很幸运能接父亲的班,再建一次小汤山 。”燕晓嘉说,他就期盼着疫情结束,待春暖大地,愿山河无恙 。

本报采访人员 赵莹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