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生日在哪一天 鲁迅生日( 二 )


阿Q这流氓无产者在地图上并不存在的未庄,但最终我们还是将阿Q定在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
还有一位像《等待戈多》中的戈多一样,既是具象又是抽象的“狂人”,虽然不知他是何方人氏,似乎,他也曾在绍兴的街头巷里间出没过 。
鲁迅说——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
“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
100年后,我们跟着鲁迅的笔触,仿佛也跟着他一起,又回到了他的故乡 。只是此时,正是白露时节 。再过几天,9月25日,是先生140岁的生日 。
1881年9月25日,江南小城绍兴东昌坊新台门周家,迎来了一个男孩 。男孩幼名阿张,长庚,学名周樟寿,字豫才 。
在周作人的回忆中,鲁迅并不太愿意说自己是绍兴人,宁愿说自己是浙江人 。可他的笔下,却又处处是故乡的风物,故乡的人情 。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或许跟鲁迅对故乡复杂的情感有关 。
鲁迅在绍兴,记忆并不都是愉快百思特网的 。13岁,祖父入狱,15岁,父亲病逝,连上学的学费都交不起 。
1898年,鲁迅第一次离开绍兴到南京 。他是从绍兴走出去的 。从决定“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开始,鲁迅在其间也回过数次故乡,最长还在1910年时,他在故乡任教职达一年时间 。1919年12月,鲁迅最后一次回绍兴,卖房并将全家搬迁至北京 。时间隔了“二十余年” 。
然而在当时鲁迅心中,早已把自己当成一个游子 。
鲁迅长得像他的祖父周福清,但他并不喜欢这位祖父,但祖父却也在影响着他的人生 。
《孔乙己》版画 。
【从“雨伞”到“树人”,他反对的人里,有自己的祖父】
“鲁迅”横空出世,标志性的事件是他以鲁迅的笔名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振聋发聩,锋芒毕露 。周树人,从此成名,成为鲁迅 。
在周树人这个名字前,鲁迅其实还有几个名字,只是没有“叫响” 。
走进绍兴鲁迅中学,你会发现一座“豫亭”,该校师生每年清明时会在豫亭前纪念鲁迅先生 。
不了解的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叫“豫亭”,其实“豫亭”,是鲁迅在故乡绍兴时的其中一个名字 。
那几个名字,是他的祖父起的,但是鲁迅似乎并不怎么喜欢他的祖父 。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祖孙两代人的代沟造成,还是在真正离开故乡绍兴之前,成长中的“新青年”鲁迅将祖父看成是“旧文化”的代表,因而在内心与祖父划出了一条鸿沟,研究者则各有说法 。
事实是,鲁迅写了那么多与故乡、亲人有关的文字,但他的公开文字里,从不见祖父周福清的形象 。
鲁迅在绍兴周家台门出生后,在京城的祖父给新生婴儿的长孙先是取名为“张”,也就是乳名,或小名,而鲁迅真正的原名周樟寿,也是祖父取的 。接着就取字,为豫山 。
有趣的是,鲁迅的字,总是跟雨有关 。在绍兴的学堂上学时,鲁迅先是被同学们叫“雨伞”,开玩笑说“雨伞来了”,因为他的字“豫山”听起来像“雨伞” 。鲁迅不爽,要求祖父改名,祖父改了后,叫“豫亭”,可还是跟“雨”有关,听起来像“雨停”,还是会被同学们开玩笑 。直到改名为“豫才”,似乎才不再跟“雨”纠缠了,鲁迅自己也认可了这个名字 。
据周作人回忆,周树人的名字是周家的一位叔祖帮鲁迅改的名,改名的理由却是因为这位叔祖是位旧式人物,思想老派,“认为进洋学堂不是件光彩的事,不宜用族谱上的正式名字” 。“豫才”,听起来像“育才”,从“育才”到“树人”,想必这位叔祖替鲁迅改名时,也遵循了名字的某种内在联系 。

推荐阅读